周览城闉每系舟,缓催珠勒度秦邮。
郊东尚有高台见,宋代闻因雅会留。
何必当时嗟禄薄,却教终古羡文游。
龙眠结搆应多事,试问今还藉画不。
这首诗是宋代文天祥的《文游台》。
译文:
周览城邑每系舟,缓催珠勒度秦邮。
郊东尚有高台见,宋代闻因雅会留。
何必当时嗟禄薄,却教终古羡文游。
龙眠结搆应多事,试问今还藉画不。
注释:
- 周览城邑(yù)每系舟:环视四周的城邑,每时每刻都在系船。
- 缓催珠勒(lè):慢慢地催促着马鞭。
- 渡秦邮:渡过秦地的驿站。
- 郊东尚有高台见:郊外东面尚有一座高台。
- 宋代闻因雅会留:宋朝时期听说因为一次高雅的宴会而留下了。
- 嗟禄薄:感叹自己的俸禄微薄。
- 终古羡文游:永远羡慕像文天祥那样的游历生涯。
- 龙眠结搆(jiē)应多事:龙眠山的构造应该有很多故事和传说。
- 试问今还藉画不:试着问一下现在还有谁能画出来吗?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虏后,路过江西吉安文游台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文游台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首联“周览城闉每系舟,缓催珠勒度秦邮”,诗人环视四周的城邑,每时每刻都在系船,慢慢地催促着马鞭,渡过秦地的驿站。这两句话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颔联“郊东尚有高台见,宋代闻因雅会留”,诗人环顾四周,发现郊外东面尚有一座高台,据说是因为宋朝时期有一次高雅的宴会而留下的。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又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颈联“何必当时嗟禄薄,却教终古羡文游”,诗人感叹自己的俸禄微薄,却永远羡慕像文天祥那样的游历生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前途的关心。
尾联“龙眠结搆应多事,试问今还藉画不”,诗人提到龙眠山的构造应该有很多故事和传说。诗人尝试问一下现在还有谁能画出这样的景色来。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又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首诗通过描绘文游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和对传统美德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