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落叶下亭皋,入牖峰棱瘦且高。
尽洗铅华归素尚,顿捐色相得真陶。
五三了可参幡盖,咫尺那须想濮濠。
结习由来未忘却,率因即景一摛毫。
【注释】
萧萧:落叶声。亭皋(gāo):水边的平地。牖(yǒu)峰:窗前的石峰或岩石。
素尚斋:诗人自号,以“素尚”为诗名。五三:指五日三天,即十日。
参:同“瞻”。幡盖:指佛、菩萨等像。濮濠(huái):地名。
结习:指因循的习性。
【赏析】
《素尚斋即景》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萧萧落叶下亭皋,入牖峰棱瘦且高。”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秋风扫过,树叶纷纷飘落,落在亭子的平地上。那石峰棱角分明,瘦而高挺。
颔联“尽洗铅华归素尚,顿捐色相得真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他看到这些自然景物,心中顿感清爽,仿佛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和束缚。这里的“素尚”指的是纯洁、高雅的品质,诗人通过与自然景物的对比,来表达自己追求高尚品质的决心。
颈联“五三了可参幡盖,咫尺那须想濮濠。”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这种感悟。他认为,即使是短暂的时光,也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这里的“参幡盖”指的是参拜佛像等宗教活动,暗示着诗人在宗教方面也有所追求。而“想濮濠”则是指想象濮水、濠水这样的美景,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尾联“结习由来未忘却,率因即景一摛毫。”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尽管诗人已经摒弃了世俗的羁绊和浮躁的心态,但仍无法完全摆脱内心的羁绊。因此,他常常借助眼前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用笔墨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对它们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同时,诗中还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经历,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