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开宗司马传,分门纪事尚书沿。
沈袁题要胪从古,冯谷研精辑续编。
监夏监殷吁凛若,亦文亦质洵彬然。
百王后是谁承者,师保如临切惕乾。

《通鉴纪事本末题辞其一》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一首诗作,诗中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分析:

  1. 诗意与注释
  • 资治开宗司马传:资治,即利用历史来治理国家;开宗,开创先河。司马传,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古代历史的编年体史书。
  • 分门纪事尚书沿:分门,指将历史事件按照类别分开记述;纪事,即记述事情;尚书,指古代官名,这里指尚书省。
  • 沈袁题要胪从古:沈袁,指沈约和袁宏,都是南朝文学家;题要,即提出要点;胪从古,指从古至今。
  • 冯谷研精辑续编:冯谷,指的是明代学者冯梦龙;研精,即深入研究;辑续编,指整理并续写。
  • 监夏监殷吁凛若:监,指监视,引申为监督、考察;夏、殷,指夏朝和商朝;吁,指吁吁,形容严肃的样子;凛若,即威严的样子。
  • 亦文亦质洵彬然:文,指文化、文采;质,指质朴、朴实;洵,确实;彬然,形容文雅的样子。
  • 百王后是谁承者:百王,指历代帝王;后,指后来;承者,继承者;这里指谁将是后来的继承者。
  • 师保如临切惕乾:师保,指老师和师傅;如临,好像面对;切惕,即谨慎小心;乾,指天。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赞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及沈约、袁宏等人的历史著作,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 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评价,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
  1. 评析与写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代乾隆时期,当时社会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上伟大著作的赞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 诗中的“资治开宗司马传,分门纪事尚书沿”等句子,展现了作者对《资治通鉴》的高度赞扬。而“亦文亦质洵彬然”一句,则揭示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整体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去审视历史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