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鸟苍茫落远天,碧螺约邈隐暝烟。
萧斋翰席偶今夕,江砚宣毫又隔年。
牧唱几声度墙外,庭花一树舞风前。
壁诗不拟重追忆,自识吟时已惘然。
烟郊行宫晚景
朱鸟苍茫落远天,碧螺约邈隐暝烟。
萧斋翰席偶今夕,江砚宣毫又隔年。
牧唱几声度墙外,庭花一树舞风前。
壁诗不拟重追忆,自识吟时已惘然。
注释:
- 朱鸟苍茫落远天:描述夕阳西下的景象,朱鸟指的是太阳,苍茫是指辽阔无边的景色。
- 碧螺约邈隐暝烟:碧螺是指月亮,约邈是指月亮隐藏在薄雾中的样子,暝烟是指傍晚的烟雾。
- 萧斋翰席偶今夕:萧斋是诗人居住的地方,翰席是指写字用的席子,今夕是指今天夜晚。
- 江砚宣毫又隔年:江砚是指用江水制成的砚台,宣毫是指毛笔,又隔年是指已经过去了一年。
- 牧唱几声度墙外:牧唱是指牧人唱歌,几声是指声音微弱,度墙外是指从墙外传过来。
- 庭花一树舞风前:庭花是指庭院中的花朵,一树是指一棵树,舞风前是指花朵随风飘动的样子。
- 壁诗不拟重追忆:壁诗是指墙壁上的诗句,不拟是指不打算再去寻找,重追忆是指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
- 自识吟时已惘然:自识是指自己意识到,吟时是指写诗的时候,已惘然是指感到迷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傍晚景色的七言律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第一句“朱鸟苍茫落远天”,诗人以朱鸟为引子,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朱鸟在这里象征着夕阳,苍茫则表现出夕阳下的广阔天地。
第二句“碧螺约邈隐暝烟”,诗人以碧螺为比喻,描绘了月亮隐藏在薄雾中的样子。约邈则表现出月亮的朦胧美。
第三句“萧斋翰席偶今夕”,诗人以萧斋为背景,讲述了自己在今晚偶然写作的情景。翰席则是写字用的席子,表示这是一个宁静而孤独的时刻。
第四句“江砚宣毫又隔年”,诗人以江砚和宣毫为象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觉。江砚和宣毫是书写工具,又隔年则表示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
第五句“牧唱几声度墙外”,诗人以牧唱为画面,展现了牧民们唱歌的场景。几声则是声音微弱的描述。
第六句“庭花一树舞风前”,诗人以庭花为描写对象,表现了庭院中花朵随风飘动的美丽景象。
第七句“壁诗不拟重追忆”,诗人以壁诗为线索,表达了不再去寻找过去的诗句的心情。不拟则是不打算的意思。
第八句“自识吟时已惘然”,诗人以自己为中心,表达了在写诗的时候感到迷茫的心情。自识是自己的意识,吟时则是写诗的时候,惘然则是感到困惑和迷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