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楔伊谁勒屿巅,四围乔木俯临泉。
既称夫子在川处,安藉释迦别教传。
责实循名又奚必,枕流漱石且云然。
从今横尾一拳石,来往何妨著寸田。
【解析】
本首诗为一首七言律诗,内容上是一首咏泉之作。全诗写景生动传神,语言优美,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的人格追求。
“绰楔伊谁勒屿巅”意思是:谁能在山巅刻下那绰楔?这是诗人想象中的一幕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四围乔木俯临泉”意思是:周围的古树环顾着眼前的泉水。此句写出了诗人观景时的情态。
“既称夫子在川处,安藉释迦别教传”意思应理解为:既然有孔子在河中讲学,为何要借佛陀讲经传道?诗人以孔子和佛陀为例,表明自己的观点,认为二者都应当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其作用。
“责实循名又奚必,枕流漱石且云然”意思是:追求真实而又何必去追寻虚名呢?就像枕卧溪流边洗刷石头一样自然,无需刻意追求。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名利看得很淡,追求的是内心的充实与宁静。
尾联“从今横尾一拳石,来往何妨著寸田”意思是:从现在起,我可以把横在江边的一块石头当作我的小田来耕种。这里的小田指的是一块小石头,诗人用“寸田”来比喻这块小石头,形象地表达了他的豁达、洒脱、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景物、表达诗人情怀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泉水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追求。同时,也通过泉水的流淌,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广阔。
【答案】
绰楔伊谁勒屿巅,
四围乔木俯临泉。
既称夫子在川处,
安藉释迦别教传。
责实循名又奚必,
枕流漱石且云然。
从今横尾一拳石,
来往何妨著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