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提北首搆山房,松竹阴森四座凉。
每试名泉知性悦,况当净域领秋光。
鱼如不翼飞云表,荷自无根茁峤傍。
为涧为溪功德遍,谁知天半此源长。
【注释】
试泉悦:以泉水试饮,感到心情畅快。性:指人的本性。山房:山中小屋或别墅。招提:佛教僧徒所住的寺庙。北首:北面的前面。构(gòu):建造。阴森:幽暗。四座:四周。凉:凉爽。每试名泉知性悦:每当用名泉水试饮时,便感到心情舒畅愉快。况当:况且正逢,恰逢。净域:佛家语,指清净的境界。领:领受、承受。秋光:秋天的光辉。鱼如不翼飞云表:鱼儿好像没有翅膀一样在天空飞翔。比喻游动于高远之地。无根茁峤傍:形容荷花生长得非常茂盛。峤:小峰。功德遍:功德遍及各处。谁知天半此源长:谁知道这源泉从天上而来,源头很长。天半:半空之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名泉时所作。诗人先写名泉之胜,后抒游览之情;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议论,尾联写意。诗中既有对山水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高洁的品格。
第一句“招提北首搆山房”,点明题旨,即在招提寺的北面建筑起一座山房,为的就是观赏那清泉石上流的景象。招提,指招提寺,即今南京栖霞寺。第二句“松竹阴森四座凉”,是说山房周围长着青松翠竹,四面清凉宜人。
第三句“每试名泉知性悦”,“名泉”指的是名山中的泉水。这里,诗人将“试”与“知”两个动作合在一起,既写出了“试”的过程,又写出了“知”的结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名”、“性”两字的搭配,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
第四句“况当净域领秋光”,是说更何况正逢清净的境界而受到秋天的美好风光的感染呢?这里的“净域”指的是佛教语中的清净世界,即佛家所说的净土。诗人将“领”与“秋光”两字结合,既写出了秋天的美好景象,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同时,诗人又将“领”与“净域”两字相联系,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美好与洁净。
第五句“鱼如不翼飞云表”,是说鱼儿好像没有翅膀一样在天空飞翔。比喻游动于高远之地。这里的“不翼”,是形容词词头,相当于副词“无”。诗人通过这个比喻,既形象地描绘出了鱼儿自由自在的游动姿态,又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第六句“荷自无根茁峤傍”,是说荷花自然没有根须却能茁壮成长,在峭壁旁生长。这里的“无根”,是形容词词头,相当于副词“无”。诗人通过这个比喻,既形象地描绘出了荷花的自然生长状态,又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之情。
第七句“为涧为溪功德遍”,是说这条涧溪就像一位有德行的人一样造福于世。这里的“为”是动词,表示“做”、“成为”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个比喻,既赞美了涧溪的恩泽与利益,又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追求。
第八句“谁知天半此源长”,是说谁能知道这源泉从天上而来,源头很长。这里的“天半”,是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副词“在上方”。诗人通过这个疑问句的设问方式,既表达了自己对源泉源头的好奇与探索,又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