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城埤堄枕深河,翠罕金根此重过。
瞥眼昔时复今日,慰心岁美更人和。
短长驿路邮签数,宛转遥山尽幛罗。
应是士民奉清跸,未教聒耳听弦歌。

【注释】

骊城:指骊山,在陕西临潼东北。埤堄:山边平地。枕:依傍。深河:指渭水。翠罕:绿色丛生的草。金根:黄金的根基或发端。重:重复。慰心:宽慰心意。岁美:时和年丰。更人:人民更为安乐、幸福。短长驿路邮签数:指驿站路上行人来往不断。宛转遥山尽幛罗:指远望山峰,层层叠叠如屏障重叠。应:应当。士民奉清跸(bì):百姓们恭敬地迎接皇帝的车驾。清跸:天子的车驾。聒耳:形容声音嘈杂,使人难以忍受。弦歌:弹琴唱歌。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退居东都洛阳后所作,大约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初秋,当时杜甫已五十九岁。抚宁县,今属陕西省。骊山,在长安西北,因山上常有骊龙出现而得名。这首诗描写了骊山的风光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骊城埤堄枕深河”,写骊山的地理位置,在渭河之滨。第二句“翠罕金根此重过”,说这里曾经有过繁盛的绿树丛生之地,如今又是一片荒凉景象。第三句“瞥眼昔时复今日,慰心岁美更人和”是说,从眼前看过去,往日繁荣的景象又重现了,这使作者十分高兴。第四句“短长驿路邮签数”说明作者在途中看到很多来往行人,第五句“宛转遥山尽幛罗”描绘了一幅群山连绵、层层叠叠、重重叠叠、如同屏风一般的画面。第六句“应是士民奉清跸,未教聒耳听弦歌”是说,这里的老百姓正在为皇帝开道,不让车马喧哗扰民。

这首七律以骊山为中心,上半写其地理环境,下半写其人文景观,结构谨严,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