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衢警跸仗逶迤,晴日东风度潞河。
已觉当春浑可望,大都隔岁一为过。
暖融茵草生阳岸,水先桃花下冻波。
追远省耕应春月,行时讵为玩芳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全诗如下:

过潞河
亨衢警跸仗逶迤,晴日东风度潞河。
已觉当春浑可望,大都隔岁一为过。
暖融茵草生阳岸,水先桃花下冻波。
追远省耕应春月,行时讵为玩芳和。

注释:

  • 亨衢:大道,大路。
  • 警跸:皇帝出行时的警卫。
  • 仗:仪仗。
  • 逶迤:曲折连绵。
  • 晴日:晴朗的天气。
  • 东风:春风。
  • 当春:正当春天。
  • 浑:完全,全然。
  • 大都:大都城,即今北京。
  • 隔岁:隔年。
  • 暖融:暖和融化。
  • 茵草:草地。
  • 阳岸:向阳的岸边。
  • 桃花:指河水中的桃花倒影。
  • 追远:追溯祖先。
  • 省耕:省察农事。
  • 玩芳和:享受芬芳的和风。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过潞河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景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

首句“亨衢警跸仗逶迤”,描绘了大路两旁的仪仗队伍,整齐而有序地行进。这里的“亨衢”指的是宽广的道路,而“警跸”则是皇帝出行时的警卫。整句诗通过对仪仗队伍的描写,烘托出春天的到来和皇帝出行的庄重氛围。

第二句“晴日东风度潞河”,则转向对潞河的描写。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正是渡河的好时节。这里的“度”字,表达了人们在春天里度过的时光。

第三句“已觉当春浑可望,大都隔岁一为过”,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此的感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的三、四句“暖融茵草生阳岸,水先桃花下冻波”,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温暖的阳光使得草地变得温暖,而水中的桃花倒影更是增添了几分诗意。同时,诗人还提到了“冻波”,这既是一种自然现象,也隐喻了人们在春天里的心情。

最后两句“追远省耕应春月,行时讵为玩芳和”,则转向了对农耕生活的描述。诗人通过回忆祖先们的辛勤劳作,表达了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和怀念。而“讵为玩芳和”则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行走时,并不是为了欣赏花木的美好,而是为了感受大地的生机和活力。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