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淮南刻系心,秋灾展转到冬深。
始闻烧草宣房筑,旋盼栽秧泽国临。
米价街头踊免贵,田功町畔耦堪寻。
此音听已私增慰,还虑宁无饰匪谌。

【赏析】

此诗作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作者时任监察御史。当时,农民起义军攻占了江北的淮河流域,江南地区水灾严重。诗人在接到江南督抚的奏报后得知江南水退田涸,便安慰和忧虑起来。他担忧农民会误农时,又担心统治者会掩盖灾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第一句“每接江南督抚奏报水退田涸不误春耕既用慰念”,意思是每当收到江南督抚的奏报时,得知江南地区水退田涸,便感到宽慰和安心。这里的“江南”指的是长江下游以南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等省。

第二句“既用慰念兼恐饰闻”,意思是既感到宽慰和安心,又担心统治者会掩盖灾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统治者的不满和忧虑。

第三句“江北淮南刻系心,秋灾展转到冬深”,意思是淮河北岸和淮南地区一直让我牵挂着,秋天遭受的水灾一直延续到了冬天。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对于灾区人民的深切关心和同情,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灾害的深刻理解。

第四句“始闻烧草宣房筑,旋盼栽秧泽国临”,意思是刚开始听说官府正在烧毁杂草,修建房屋以防水灾,很快又盼望着春天来临,可以开始插秧种稻。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农业生产的关切,以及对于农民生活的深深同情。

第五句“米价街头踊免贵,田功町畔耦堪寻”,意思是街头上粮价已经便宜到免收税金的地步;田间劳作的人可以在田间相夫相助。这句诗描绘了农民在丰收后的欢乐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第六句“此音听已私增慰,还虑宁无饰匪谌”,意思是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心里就感到安慰多了;但我还担心,统治者会不会再有什么虚假的报告出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统治者的不信任和警惕,同时也揭示了他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关注。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灾的景象和农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农业生产的关怀和对于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