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露暄曦初夏天,虹桥迤逦缓鸣鞭。
运河重渡逾三月,卫水遥源溯百泉。
东国漫留西去马,南风仍送北来船。
青郊麦秀摇晴浪,所幸占秋两省连。
【注释】
- 浓露暄曦初夏天:浓重而暖和的露水和初夏的阳光。暄曦,温暖的阳光。
- 虹桥迤逦缓鸣鞭:虹桥延伸曲折,慢慢行驶在慢行的路上。虹桥,桥梁。迤逦,曲折延伸的样子。缓,缓缓,缓慢。鸣鞭,指鞭打马尾以驱赶马匹,此处指车驾。
- 运河重渡逾三月:再次渡过运河。重渡,第二次渡过。逾,超过。三月,三个月。
- 卫水遥源溯百泉:卫水源头遥远,追溯百泉水源。卫水,卫河。源,水源。溯,逆流而上。百泉,指众多泉水的汇聚处。
- 东国漫留西去马:东国之地留下西去的马。漫留,随意停留。
- 南风仍送北来船:南方的风仍然送来北来的船只。
- 青郊麦秀摇晴浪:青郊,青色的郊外。麦秀,指麦子成熟的景色。摇,摇曳。晴浪,晴朗的水波。
- 所幸占秋两省连:幸好秋天来临的时候两省相连。占秋两省,指的是两省交界处,秋季时节气候相通、季节相近。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渡运河时所见的景象和感受。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浓露暄曦初夏天”描绘了一幅初夏时节,阳光明媚,露水浓重的美景。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三句“虹桥迤逦缓鸣鞭”则是诗人对渡运河过程的细致描绘。虹桥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诗人通过缓行的描述,展现了渡运河时的宁静和舒适。
“运河重渡逾三月,卫水遥源溯百泉”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渡运河的体验。这里的“逾三月”和“溯百泉”都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宏大和深远。
“东国漫留西去马”和“南风仍送北来船”两句则分别描述了东国和南风的场景。这里的“漫留”和“仍送”都传达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与之前的诗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青郊麦秀摇晴浪,所幸占秋两省连”则是对整个渡运河过程的总结和感慨。这里不仅描绘了青郊麦子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到来的美好期待。同时,“所幸占秋两省连”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能够度过这个季节的庆幸之情。
整首诗以渡运河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