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南名郡古称雄,歉后闾阎景尚融。
未窘幸逢连岁稔,其苏要祝次年丰。
冬来比户棉粗具,潦退平原麦倍芃。
老幼迎銮欢不识,尔恒疾苦我心中。
【注释】
畿南名郡:指北宋的东京开封。古称雄:昔日的辉煌,雄踞中原。歉岁:年成不好的时候。闾阎(lǘyán):里巷。融:和睦。未窘(jǒng):没陷入困境。幸逢:幸运地遇上了。连岁稔(rěn):连续几年丰收。其苏:复苏,恢复生机。要祝:祈求。翌年丰:希望来年也丰收。比户(bǐhù):每家。棉粗具:粗麻布衣物都准备好了。潦退(liào tuì):洪水退去。平原:泛指田野。倍芃(péng):庄稼茂盛。尔恒(héng):你。疾苦:困苦。我心中:我心上。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京东路提刑时,反映了农民在灾后获得丰收时的欣喜心情。
“过涿鹿”,点明题意,即经过涿鹿这个地方。诗人是自京师赴京东路上任路过此地而作此诗的。他由京都来到京东一路,一路上目睹了灾后的一片荒凉景象,但同时又看到灾后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收获。
“畿南名郡古称雄,歉岁闾阎景尚融。”首联两句,先点出地点、时间和人物,然后从总体上概括了灾后的形势。“畿南”指宋之京城开封。“名郡”、“古称雄”说明涿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有名的城市,经济繁荣,人才辈出。“歉岁”指大灾之后,“闾阎”,指百姓家,“景尚融”,“情景”还“融”,说明灾后人们虽然生活困难,但是仍能和睦相处,安居乐业。
“未窘幸逢连岁稔,其苏要祝次年丰。”“未窘”指灾前没有陷入困境。“稔”指丰收,“连岁稔”指连续几年的丰收。诗人说,灾后幸逢连年丰收,人们盼望着明年也能丰收。
“冬来比户棉粗具,潦退平原麦倍芃。”颔联两句,分别描绘了灾后的景象和人们对未来的祈愿。“比户”指各家各户,“棉粗具”指冬天穿粗麻布衣服已经准备充分了。“潦退”指洪水退去,“平原”泛指田野。“麦倍芃”指庄稼长得茂盛,“倍芃”是指庄稼茂盛的样子。这两句写灾后人们艰苦劳作的结果。
“老幼迎銮欢不识,尔恒疾苦我心中。”“銮”,皇帝的车驾。“迎銮欢”指人民迎接皇帝车驾时欢乐的样子。“尔恒”指你们常常,“疾苦”指困苦。尾联两句,诗人用反诘句表达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灾民的关心。诗人说,老小百姓们欢天喜地迎接皇帝,却不知道他们经常遭受的苦难,而我内心却是对他们的疾苦感同身受。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灾区人民在灾后获得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富有同情心,是一首很好的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