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展义六龙还,小息征尘驻此间。
幽室数楹聊不俗,清机片晌恰宜闲。
漫拈柏子参真谛,尚有黄花破笑颜。
我寄崇情在古月,历恒沙劫照常山。
【注释】
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古称恒州。行宫:皇帝巡游时临时居住的宫室。展义:指恢复汉土的意思。六龙还:指六龙回旋,即六龙飞回。征尘:指征战时的尘土,这里指战争结束。幽室:偏僻的住所。数楹:几间。柏子:一种树名,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淡黄色。参:参悟、参证。真谛:真理或佛性。黄花:菊花。破笑颜:打破愁容。崇情:深藏的情感。历恒沙劫:佛教语,指经过无数的劫数,这里指经历漫长的岁月。照常山:指月亮常明,比喻诗人的心情始终如一。
【赏析】
此诗写于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是年正月,蒙古军分两路南下,一路由关中入川,一路由陕北入蜀,宋廷一片混乱,诗人在家乡真定作此诗以自慰。全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首联写诗人回到故乡真定行宫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胜利的喜悦之情。“升中展义”四字暗用《左传·文公十七年》“晋侯梦天使之火与禹俱热,许之,遂驾而梦王见曰:有约矣。”的典故,意谓上天赐给宋国祥瑞,表示恢复汉土的大业已经成功;“六龙还”暗用《尚书·武成》“会朝诸侯,告定厥乱,奉辞伐贼,作武定文。”的典故,意谓战争结束,六龙归来。“小息征尘驻此间”一句,点明诗人归隐后的感受。“小息”即稍息,休息的意思。《诗经·小雅·四月》:“我心则休,我俗则止。”《毛传》:“小息,犹休息也。”诗人久经战乱,如今得以喘息,所以心情愉悦。“幽室数楹聊不俗”,意谓隐居于此僻静之处,虽简陋却很清幽,没有俗气。
颔联写诗人在行宫的居处,抒发感慨。“清机片晌恰宜闲”意为清净的心灵片刻的闲暇正好用来参悟真理。“清机”指清净之心,“清机片晌”指心灵短暂的宁静。“恰宜闲”即最适宜于安静下来参悟真理。“漫拈柏子参真谛”,意思是随意拈起柏子来参悟真理。“漫拈柏子”即随意拈起柏子,“漫拈”为随便地,随意地。“真谛”指真理或佛性,“参真谛”即参悟真理,领悟佛性。“尚有黄花破笑颜”,意思是还有菊花开败露出笑脸的景色来打破愁容。“尚”为“还有”,表递进关系。“破”为“打破”。诗人虽然在隐居生活中感到寂寞难耐,但是通过欣赏菊花开败露出笑脸的景色来打破愁容,表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性格以及旷达的人生态度。
颈联写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所进行的活动。“我寄崇情在古月”意为我将深沉的情感寄托在皎洁的月亮上,“崇”为“深”。“历恒沙劫照常山”意思是历经无数劫数的岁月仍然照亮着恒山,“历恒沙劫”指历经无数劫数,“恒沙”即无数的劫数。“恒山”,又名“北岳”,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水经注·温水注》云:“恒山绝高,登之苦寒。”恒山因峻极而著称。“照常山”即恒山,因为恒山常年如故。“古月”即古人的明月。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将深沉的情感寄托在皎洁的明月上,无论经历多少年的沧桑变迁,明月依旧明亮如故。
尾联写诗人的情怀及对人生的感悟。“历恒沙劫照常山”是尾联的总承句,也是诗人的总结句。诗人通过对恒山和明月的咏赞,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认为不管经历多少年的沧桑变迁恒山依旧明亮如故,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也应该如此,即使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也要像明月一样明亮,保持自己的本色和情感不变。
这首诗写景抒情兼而有之,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