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甸清宵景向凉,行人欲换葛衣裳。
协时始觉临秋仲,获稼行看筑陇场。
叫草虫声含露意,漏枝蟾影淡烟光。
依稀昨岁关山外,吟倚离宫夜漏长。



野甸清宵景向凉,行人欲换葛衣裳。

协时始觉临秋仲,获稼行看筑陇场。

叫草虫声含露意,漏枝蟾影淡烟光。

依稀昨岁关山外,吟倚离宫夜漏长。

注释:野甸:指野外的原野。 清宵:清幽的夜晚。 葛衣:用葛布做成的衣服。 协时:顺应时令。 临秋仲:即“临秋风”中的“仲”,指秋天的第二个月。 获稼:收获庄稼。 筑陇场:筑起田间的土陇。 叫:鸟叫声。 蟾(chán)影:月亮的影像。 漏枝:滴落的树枝上挂着水珠。 关山外:指遥远的边关之外。 吟倚:边城戍卒思念家乡而作的诗,倚指凭倚。 离宫:宫殿名,这里借指边关戍卒的家。 夜漏长:指夜里的时间很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和抒发诗人思乡情绪的七言绝句。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细腻。

首联“野甸清宵景向凉,行人欲换葛衣裳。”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景色画卷。野甸上的清宵显得格外凉爽,行人想要换上轻薄的葛衣。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秋夜的宁静与清凉,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颔联“协时始觉临秋仲,获稼行看筑陇场。”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氛围。诗人开始意识到已经来到了秋天的第二个月——秋季的中间时期。他行走在田间,观看着农民们正在筑陇收割庄稼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描绘农民们的劳作场景,展现了秋天的丰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颈联“叫草虫声含露意,漏枝蟾影淡烟光。”继续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诗人听到草丛中传来的虫鸣声,感受到了露水的清新;看到树枝上挂着的露珠,映衬着朦胧的月光,给人一种宁静而淡雅的感觉。这里的露水和月光象征着秋天的清新和美丽。

尾联“依稀昨岁关山外,吟倚离宫夜漏长。”诗人回忆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曾在离宫里度过漫长的时光,思念家乡的心情难以平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农民和家乡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诗人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景物描写,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秋日氛围和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