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之初景更和,三分已是二分过。
虽然暇日不教弃,未免新诗太觉多。
点染花光红蓄眼,蔫绵草色绿封坡。
芳辰上巳临修禊,拟访兰亭愧玩鹅。

注释:

三月初一,春暮之时景色更和煦,已经是春天的二分之一了。虽然有很多闲暇时间,但写诗太多,难免会让人感觉有些累赘。

点染花光红扑眼,蔫绵草色绿封坡。

芳辰上巳临修禊,拟访兰亭愧玩鹅。

译文:

三月初一,春暮之时景色更和煦,已经是春天的二分之一了。虽然有很多闲暇时间,但写诗太多,难免会让人感觉有些累赘。

点染花光红扑眼,蔫绵草色绿封坡。

芳辰上巳临修禊,拟访兰亭愧玩鹅。

赏析:

首句“三月朔日”,交代了这首诗的时间是在三月初一这一天。这个日子是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的时候,所以诗人用“春暮之初景更和”来表达他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这里的“春暮之”可以理解为对春天的留恋,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二句“三分已是二分过”,是对春天景色的一种描绘。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已经到了一半,也就是说春天的一半已经过去,一半还在继续。这里既表达了春天的短暂,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第三句“虽暇日不教弃”,表达了诗人对闲暇时间的珍惜。尽管有空闲时间,但他并没有用来写诗,而是选择去欣赏美景。这句诗强调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

第四句“未免新诗太觉多”,则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他虽然有很多闲暇时间,但写诗过多,让他感到有些疲惫。这反映了诗人在写作过程中的纠结和挣扎,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接下来是五句“点染花光红扑眼,蔫绵草色绿封坡”。这是对春天景色的进一步描绘,以花和草为例,通过色彩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这里的“点染”二字,不仅描述了诗人对花朵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芳辰上巳临修禊,拟访兰亭愧玩鹅”,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在这里,“芳辰上巳”是指古代的一个节日,而“修禊”则是一种传统的祭祀活动,象征着祈福和纪念。诗人希望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能够有机会去拜访那些美丽的风景名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