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雁齿度卢沟,两岸来牟绿正稠。
风里菰蒲飐远溆,春来鸥鹭满横洲。
闲心无那悲欢绪,野水依然左右流。
东去直教沧海达,谁能一叶放扁舟。

过卢沟桥

石桥雁齿度卢沟,两岸来牟绿正稠。
风里菰蒲飐远溆,春来鸥鹭满横洲。
闲心无那悲欢绪,野水依然左右流。
东去直教沧海达,谁能一叶放扁舟。

注释:

  1. 石桥:指卢沟桥,一座古老的石桥跨越在卢沟河上。
  2. 雁齿:形容石桥的排列像大雁的牙齿一样整齐。
  3. 牟绿:形容两岸的绿色植被茂密。
  4. 风里:风吹拂中。
  5. 菰蒲:一种水中生长的植物,这里指水面上的芦苇。
  6. 鸢鹭:即鸥鹭,一种水鸟。
  7. 无那:没有哪。
  8. 野水:指卢沟河的自然水流。
  9. 沧海:指辽阔的海洋,这里比喻卢沟河流入大海的景象。
  10. 放扁舟:乘坐小船出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卢沟桥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面。首句“石桥雁齿度卢沟”直接点明了地点,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地理环境。诗人通过“来牟绿正稠”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以及卢沟河两岸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所带来的愉悦感受。接着,诗中通过描绘“风里菰蒲飐远溆,春来鸥鹭满横洲”,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场景之中。

诗人并没有止步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而是通过“闲心无那悲欢绪,野水依然左右流”,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这种情感的转变,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最后两句“东去直教沧海达,谁能一叶放扁舟”,则将视角转向了人生的哲理思考。诗人以“沧海”象征着广阔的世界,表达了对于自由、探索与冒险的向往。同时,“谁能一叶放扁舟”这一疑问,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整首诗通过对卢沟桥及其周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