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喜值深秋暖,过寺偶因香界回。
云岊钟声还断续,月天阙影自崔嵬。
最欣净室才方丈,恰称禅僧号古梅。
设使翠岩重著语,眉毛赢得白皑皑。
【注释】
大悲寺: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是唐代著名佛教圣地之一。赐僧古梅:指唐代高僧圆寂后,后人将其遗骨葬于此地,并种植了古梅,以示纪念。
游山喜值深秋暖,过寺偶因香界回:在秋天温暖的天气中游览山景,遇到一座寺庙,因为闻到寺庙里弥漫的香气。
云岊钟声还断续,月天阙影自崔嵬:山上的云雾缭绕,隐约能听到远处寺庙里的钟声,月光下山峰的轮廓若隐若现,显得非常雄伟。
最欣净室才方丈,恰称禅僧号古梅:最喜欢的是寺庙中的静室,只有一间屋子那么大,恰好符合我的名字“古梅”。
设使翠岩重著语,眉毛赢得白皑皑:如果翠绿的山岩再增添几笔,我的眉毛就足以白得像雪一样,形象的比喻出自己的眉毛已经很长。
【赏析】
《大悲寺古梅》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大悲寺及周围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禅宗精神的向往。
首句“游山喜值深秋暖”描绘了作者在大悲寺游玩时恰逢深秋却阳光温暖的美好景象。这里的“深秋暖”既表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作者的心情愉悦。紧接着的“过寺偶因香界回”,则进一步描写了作者在参观寺庙时闻到的阵阵香烟,以及由此引起的回忆和感慨。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引出了人物活动,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云岊钟声还断续,月天阙影自崔嵬”两句,通过描绘天空中的云彩、飘荡的钟声和月亮的倒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这里,“岊”指的是云层,“天阙”则是指月亮的光辉,“崔嵬”则形容山峰的高耸入云。这种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为下文的“最欣净室才方丈,恰称禅僧号古梅”做好了铺垫。
第三句“最欣净室才方丈,恰称禅僧号古梅”,则是作者对于寺庙中静室的描述,以及对自己名字“古梅”与寺庙环境的和谐统一的感慨。这里的“方丈”是对佛堂大小的美称,而“古梅”则是指寺庙中种植的古梅树。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性格和喜好,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禅宗文化的认同。
最后一句“设使翠岩重著语,眉毛赢得白皑皑”则是对前文的一种巧妙的回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那些翠绿色的山岩也能说话,那么作者的眉毛早就应该像雪一样白了。这里的“重著语”可以理解为增加话语的意思,而“白皑皑”则形容眉毛的洁白。通过这样的比喻,作者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外貌特征,也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清高和淡泊。
这首诗以大悲寺及其周边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禅宗文化的热爱。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流畅,意象丰富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