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云漙露届重阳,依旧枫丹与菊黄。
不可无诗酬节物,亦惟写怨向秋光。
茱萸遍插人应少,鸿雁频来岁底忙。
待欲登高心已懒,香山西望数峰苍。
九日漫赋 其一
【注释】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②敛云漙露:形容天空的云朵低垂如水,露珠晶莹。③届:到。④枫丹:即枫叶丹红。⑤菊黄:即菊花黄。⑥不可无诗酬节物:意谓没有诗歌来酬答这节日里的事物。⑦写怨向秋光:意为抒发自己对秋天景色的感慨。⑧茱萸:一种植物,古代风俗在重阳节佩带它,认为可以辟邪。⑨鸿雁频来:指鸿雁南飞,每年秋季都会从北方飞到南方过冬。⑩西望数峰苍:指向西远望几座山峰苍翠。
【译文】
天空中云朵低垂如水,露珠晶莹闪烁;重阳时节到了,依然有那丹红的枫叶和金黄的菊花。重阳节是一年中的大事,没有诗歌来酬答这节日里的事物,也唯有借写诗抒发对秋天景色的感叹。茱萸已经遍插门庭,人们应该少些忧愁,鸿雁频繁地南飞,表明岁末时节忙碌。我本想登高观赏,但心已懒散,只好在香山之西眺望那些苍翠的群山了。
【赏析】
《九日漫兴》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一幅重阳时节的山水画卷,通过描写大自然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首联“敛云漙露届重阳,依旧枫丹与菊黄。不可无诗酬节物,亦惟写怨向秋光。”描绘了重阳节时天空的景象,同时也点明了重阳节的主题——赏菊、登高。颔联“茱萸遍插人应少,鸿雁频来岁底忙。”则通过对茱萸和鸿雁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氛围。颈联“待欲登高心已懒,香山西望数峰苍。”则是对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他原本想要登高欣赏美景,但心情却变得懒散,只能望着西边的群山发呆。尾联“待欲登高心已懒,香山西望数峰苍。”则是对整首诗情感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富有生活气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融入诗中,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