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堵榆梢报暮春,大官初进冷淘新。
却殊麦穗还需雨,绝胜杨花只糁尘。
侔色过于吴茧绿,成模恰似沈钱匀。
充饥此物犹难得,嗟彼鸠形鹄面人。
榆饼
阿堵榆梢报暮春,大官初进冷淘新。
却殊麦穗还需雨,绝胜杨花只糁尘。
侔色过于吴茧绿,成模恰似沈钱匀。
充饥此物犹难得,嗟彼鸠形鹄面人。
注释:
- 阿堵:指代物品,这里指榆饼。
- 榆梢:榆树的枝梢。
- 大官:古代官职名。初进:初次进入。
- 却殊:不同、却有。麦穗:麦子。雨:指雨水滋养。
- 绝胜:比起来更好。杨花:柳絮。
- 侔色:颜色相似。吴茧绿:吴地产的绿色蚕丝,这里指丝绸的绿色。
- 成模:形成模型。沈钱匀:均匀排列如钱状。
- 充饥:填饱肚子。此物:此物即榆饼。
- 嗟彼:怜悯他们。鸠形鹄面:形容人的相貌像老鹰和天鹅那样丑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榆饼作为美食的形象,以及它与自然景物之间的联系。诗人通过榆饼这个载体,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容貌丑陋之人的同情。
榆饼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它的形状和颜色都与榆树叶相似,因此被称为“榆饼”。在诗中,诗人用“阿堵”来指代榆饼,表达了对它的珍视之情。
诗人描述了榆饼的制作过程:“大官初进冷淘新”。这里的“大官”指的是官府或官员,而“冷淘新”则暗示了榆饼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味道更加鲜美。
诗人又通过对比来强调榆饼的优点:“却殊麦穗还需雨,绝胜杨花只糁尘”。在这里,“却殊”表示榆饼胜过其他食物,而“麦穗还需雨”则比喻榆饼需要经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熟,就像需要雨水滋润的麦穗一样。而“绝胜杨花只糁尘”则进一步强调了榆饼的品质,它不仅能够填饱肚子,还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诗人将榆饼与吴地产的绿色蚕丝进行了比较:“侔色过于吴茧绿”。这里的“侔色过于”意味着榆饼的颜色与吴地产的绿色蚕丝相似,而“吴茧绿”则是古代人们用来描述丝绸的绿色。这样的比较不仅突出了榆饼的颜色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人通过“成模恰似沈钱匀”来形容榆饼的形状和排列方式。这里的“沈钱匀”是比喻榆饼的形状如同均匀排列的钱币一样整齐。而“充饥此物犹难得”则表明榆饼是一种珍贵的食物,需要珍惜和品尝。最后,“嗟彼鸠形鹄面人”则是对那些容貌丑陋之人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个人修养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榆饼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自然美景以及人类的生活需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榆饼与其他事物的比较、以及对不同人群的关注,表达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