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瘁终身翊赤符,岂虞一木不胜扶。
陇中已走生司马,地下何惭鬼董狐。
南北未忘先主志,桓文不道仲尼徒。
锦官城外森森柏,丞相祠堂尚有无。

读诸葛武侯传

尽瘁终身翊赤符,岂虞一木不胜扶。

陇中已走生司马,地下何惭鬼董狐。

南北未忘先主志,桓文不道仲尼徒。

锦官城外森森柏,丞相祠堂尚有无。

注释

  • 尽瘁终身翊赤符:竭尽自己的力量辅佐刘备,完成复兴汉室的伟大事业。
  • 岂虞一木不胜扶:意指诸葛亮的忠诚和智谋,如同一棵大树,即使一人之力也无法支撑,需要众人合力才能稳固。
  • 陇中已走生司马:指在陇西地区建立了蜀汉政权,即司马昭建立的魏国。
  • 地下何惭鬼董狐:即使死后也无愧于史官的记载,因为《春秋》记载了“董狐笔法”,强调正直不阿。
  • 南北未忘先主志:虽然已经去世,但刘备的遗志并未忘记,仍要继续奋斗,为复国而努力。
  • 桓文不道仲尼徒:批评那些只追求个人权力,忽视道德修养的行为,认为真正的领袖应该像孔子那样,以德行服人。
  • 锦官城外森森柏:成都锦官城外,高大挺拔的柏树依旧存在。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述,也象征着诸葛亮的精神永存。
  • 丞相祠堂尚有无:尽管诸葛亮已经逝世,但他的精神和功绩仍然被人们铭记和敬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回顾和评价,表达了对其一生奉献和成就的赞美。诗人将诸葛亮与崔州平和崔瑗相提并论,暗示了诸葛亮的卓越贡献和人格魅力,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描绘诸葛亮生前的忠贞和死后的荣耀,展现了其一生的坚持和牺牲,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