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不嫌夏夜促,桃笙欹枕凉如玉。
琤琮蕉叶隔窗鸣,芬馨雪蕊依阶馥。
已知麦穗届秋肥,更想螺峰翠新沐。
梦中似倩米颠翁,图得潇湘烟雨幅。
注释:
- 夜雨:在夜晚的雨。
- 心静不嫌夏夜促:心中平静,不觉得夏夜的蚊子叮咬是烦扰。
- 桃笙欹枕凉如玉:用桃木制成的枕头倚着床,感觉凉爽如同玉石。
- 琤琮蕉叶隔窗鸣:声音像清脆的玉器碰撞的声音从窗外传来。
- 芬馨雪蕊依阶馥:芬芳如雪的花朵沿着台阶散发着香气。
- 已知麦穗届秋肥:知道麦子到了秋天会变得饱满肥美。
- 更想螺峰翠新沐:更想螺山(即螺山石,位于湖南省湘江中)上新鲜的绿色植被被雨水打湿的样子。
- 梦中似倩米颠翁:梦中仿佛见到了米芾(宋代书法家、画家)。
- 图得潇湘烟雨幅:希望描绘出潇湘地区如烟似雨的景象。
赏析:
此诗描绘了夏日夜晚的一个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情感,将自然美景与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巧妙结合。首句“心静不嫌夏夜促”,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夏夜自然的欣赏,即使在繁忙之中也能保持一份清心寡欲的心态。
接下来的诗句“桃笙欹枕凉如玉”,诗人以桃木制成的枕头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夏夜清凉的感觉。而“琤琮蕉叶隔窗鸣”,则描绘了雨水滴落在窗户上的清脆声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这些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夏夜的清凉,还能感受到诗人对这份宁静的喜爱。
第三句“芬馨雪蕊依阶馥”,诗人通过对香气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夏夜的清新与舒适。这种香气不仅让人感到愉悦,也似乎能洗净心灵的尘埃。接着,诗人转向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已知麦穗届秋肥,更想螺峰翠新沐。”这里,诗人不仅描述了丰收的场景,还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他希望在这样的季节里,能够有更多新鲜且美丽的事物出现,为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最后两句“梦中似倩米颠翁,图得潇湘烟雨幅”,则是诗人对自己理想生活的描绘。通过想象自己如同米芾一样,能够在梦中描绘出如画的潇湘烟雨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也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将自然美景与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