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霜含吹本无心,古寺空庭趣转深。
月下半床还讶雪,风前一树不成阴。
独怜辞干惊乌寐,讵类迷丛有蝶寻。
陆赋陶诗批点过,千秋谁是最知音。

逐霜含吹本无心,古寺空庭趣转深。

月下半床还讶雪,风前一树不成阴。

独怜辞干惊乌寐,讵类迷丛有蝶寻。

陆赋陶诗批点过,千秋谁是最知音。

逐句释义

逐霜含吹本无心,古寺空庭趣转深。

逐霜含吹:指秋日的冷气和飘动的落叶。本无心:原本无意为之。古寺空庭:形容环境空旷、寂静。趣转深:兴趣或情趣变得更加深远。

月下半床还讶雪,风前一树不成阴。

月下:在月光下。半床:一半的床。讶雪:对雪的出现感到惊讶。不成阴:无法形成阴凉的树木。

独怜辞干惊乌寐,讵类迷丛有蝶寻。

辞干:指树枝。惊乌寐:使鸟儿因寒冷而惊醒。迷丛:比喻复杂的环境。有蝶寻:蝴蝶飞舞寻找食物。

陆赋陶诗批点过,千秋谁是最知音。

陆赋:此处可能指的是陆游的诗歌评论。陶诗:指陶渊明的诗歌。批点过:经过批注和点评。千秋:长时间的历史。谁最知音:谁能真正理解自己的艺术成就。

赏析

《逐霜含吹本无心,古寺空庭趣转深》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寂和深沉的情感。诗句中“逐霜含吹”和“古寺空庭”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同时,“趣转深”和“不成阴”等词语的使用,增加了诗句的深度和美感。此外,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细腻,让人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

《月下半床还讶雪,风前一树不成阴》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诗人通过月光下的景色,展现了夜晚的美丽和神秘。同时,“惊乌寐”和“迷丛有蝶寻”等词语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诗意,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最后,“陆赋陶诗批点过”一句,显示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