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初收天似洗,闲庭独坐夏如秋。
一声蝉噪林中度,两个鸥眠水上浮。
地学蓬瀛尘自远,身依泉石兴偏幽。
更怜绿野芃芃象,稍解祈年午夜忧。

这首诗的原文是:

宿雨初收天似洗,闲庭独坐夏如秋。一声蝉噪林中度,两个鸥眠水上浮。地学蓬瀛尘自远,身依泉石兴偏幽。更怜绿野芃芃象,稍解祈年午夜忧。

注释

  • 宿雨:前一日的雨。
  • 初收:刚刚停止下雨。
  • 天似洗:天空像清洗过一样。
  • 闲庭:空荡荡的庭院。
  • 独坐:独自坐着。
  • 夏如秋:夏天的感觉就像秋天一样。
  • 声:声音。
  • 噪:喧闹的声音。
  • 度:通过,经过。
  • 泉石:指泉水旁的石头。
  • 地学蓬瀛:以蓬莱、瀛洲为榜样,形容地方清静遥远。
  • 身依:身体依附。
  • 泉石:泉水和石头,指隐逸生活。
  • 兴偏幽:兴趣偏于幽静。
  • 更:更加。
  • 象:大象,这里指代诗人。
  • 宵忧:晚上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雨后的庭院里独坐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宿雨初收天似洗”,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的景象,雨水停歇后的天空仿佛也得到了洗涤,显得格外明净。次句“闲庭独坐夏如秋”,则转入主体的感受,表达了在这样一个清爽宜人的环境中,自己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凉爽。

接下来的句子,“一声蝉噪林中度,两个鸥眠水上浮”,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来进一步丰富场景的氛围。蝉声的鸣叫在林间穿梭而过,与水面上漂浮的几只鸥鸟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第三联“地学蓬瀛尘自远,身依泉石兴偏幽”,将视野扩展到整个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地学”指的是模仿自然界的美好,而“蓬瀛”则是传说中的仙境,用以比喻理想的隐逸之地。整句诗反映了一种追求心灵自由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尾联“更怜绿野芃芃象,稍解祈年午夜忧”,则转向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这里提到的“绿野芃芃象”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性的动物或者意象,而“祈年”则可能是指祈求丰收或者希望之意。整句话透露出作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对未来的一种期许。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感受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