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斲三间足,攸芋四季佳。
堪消机政暇,仰缅圣人怀。
山色迎眸静,禽音入听谐。
硕言肯堂构,未得识根荄。
注释:
朴斲(pō zhòu)三间足:朴,粗陋的木料;斲,砍削。三间足,指屋子有三层,足够居住。攸芋(yōu niǔ)四季佳:攸,通“悠”,长久;芋,通“燠”,温暖。意思是屋子能四季如春,舒适宜人。堪消机政暇:堪,值得、配得上;机,机要、政事;政,公务。意思是能够消解政务之劳。仰缅(yǎng mǐn)圣人怀:仰,仰望;缅,敬慕;圣人,指古代伟大的圣贤。意思是崇敬古人,心怀敬慕。山色迎眸静:山色,指山林景色;迎眸,迎接目光。意思是山峦景色宁静,令人心旷神怡。禽音入听谐:禽,鸟兽之类;音,声音;谐,和谐。意思是鸟儿的声音悦耳动听,和谐悦耳。硕言肯堂构:硕言,美好的言辞;肯,能够;堂构,殿堂建筑。意思是优美的言辞足以构建殿堂。未得识根荄(gāi):未,没有;得,值得;识,了解;根荄(jiá),草本植物的根茎。根荄,即草木之根。意思是尚未了解草木的根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主要描写了作者所住之地四宜书屋的环境及其美好与和谐。从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四宜书屋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
从诗歌开篇“朴斲三间足”开始,诗人便通过描绘四宜书屋的建筑特点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朴质的木料和宽敞的空间,使得四宜书屋显得庄重而又舒适宜人。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书屋的建筑美,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攸芋四季佳”一句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四宜书屋四季的美好景象。攸芋,意为长久而温暖,寓意着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四宜书屋的美丽环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追求。
在“堪消机政暇”一句中,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对四宜书屋进行了描绘。堪消机政暇,意指可以消解政务之劳。这既表现了四宜书屋的地理位置优越,又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逃避。这种表述方式既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又为后续的诗句埋下了伏笔。
紧接着,在“仰缅圣人怀”一句中,诗人再次提及了自己的情感。仰缅,意味着崇敬和敬慕。圣人,指的是古代的伟大圣贤。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和对知识的热爱。
在“山色迎眸静”一句中,诗人再次对四宜书屋进行了描绘。山色迎眸静,意指山峦景色宁静,令人心旷神怡。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四宜书屋周围美丽的自然风景,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在“禽音入听谐”一句中,诗人继续对四宜书屋进行描绘。禽音入听谐,意指鸟儿的声音悦耳动听,和谐悦耳。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四宜书屋周围的自然环境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在“硕言肯堂构”一句中,诗人再次提到自己的情感。硕言,意为美好的言辞;肯,能够;堂构,殿堂建筑。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和对于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和憧憬。
这首诗通过对四宜书屋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和对知识的重视,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