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巘葺幽居,一亭十笏馀。
花繁山似笑,叶嫩树犹虚。
安得捐千虑,于斯读古书。
咄哉此言失,无逸可忘诸。

【注释】

云林石室:在今浙江省天台县,是晋代诗人王羲之的别墅。

抗巘:高峻的山崖。葺(qì)幽居:修缮幽静的居所。一亭十笏馀:一座亭子,大约有十笏见方那么大。

花繁:指花盛开。山似笑,形容山像在嘲笑人。叶嫩,指树皮嫩。犹虚,指树还未完全长满。

安得捐千虑:怎么能够抛掉一切忧虑和杂念?于斯:在这里。古书:这里指书籍。

咄哉:感叹词,表示惊讶、责备或讽刺。此言失:此话有误。无逸可忘诸:没有逸乐可以忘记。诸:语气助词,无义。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首句“云林石室”四字点出了诗题和地点,也暗寓了诗人的心境。云林即隐者居处之意,又暗示了王羲之的名号;石室则表明了环境的清幽。次句写景,以“一亭十笏余”,表现了作者对居所的热爱。三、四两句写景抒情,“花繁山似笑”,用拟人的手法,将繁花盛开的景象比作山在笑,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叶嫩树犹虚”,写出了树木的娇嫩,也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五、六两句抒发感慨。“安得捐千虑,于斯读古书”,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诗人并没有忘记世俗生活,他想要通过读书来排遣烦恼,忘却世俗的快乐。最后两句“咄哉此言失,无逸可忘诸”,诗人发出了感慨,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只有摒弃尘世的烦扰,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写的,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追求,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思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