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得得三载,每来辄惬情。
岩松作屏障,涧水奏竽笙。
幽籁千般谡,夕阳一片明。
奇观又始遇,觉未负斯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加以赏析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可以从诗歌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解答时可先概括全诗内容,然后结合重点诗句分析,最后总结作答。

“创得斋”,作者自号“创得斋”的住所。据《宋史》记载,黄庭坚曾于汴京(开封)为转运使王次卿书堂,后迁居于豫章之鹅湖山下。“创得得三载”,三年,时间之长久。“每来辄惬情”,每到此地就感到心情舒畅。“岩松作屏障,涧水奏竽笙。”岩松为屏障,涧水如奏乐。“幽籁千般谡,夕阳一片明。”“幽籁”,指山中的鸣响,这里指涧水的声音。“千般谡”,形容涧水声音清脆悦耳,如同乐器弹奏一般。“夕阳一片明”形容夕阳下的景色美丽动人。“奇观又始遇,觉未负斯名。”又遇到了奇妙的景象,觉得自己没有辜负这个美名。“奇观”,即美妙壮观的景象。“负”,有愧之意,这里指没有辜负。“斯名”,指自己的名字。“奇观又始遇,觉未负斯名”,是说自己又遇到了奇特的景致,觉得没有辜负自己“创得斋”的美名。

【答案】

①“创得斋”是作者的号,其意是“创造得到”。②此诗作于作者任江州太守期间,诗人在鹅湖山中游历,看到岩松

、涧水等美景,内心感到愉悦。③“奇观又始遇”的意思是说这次在鹅湖山中又遇到了奇妙的景象。④“觉未负斯名”是说

我这次在鹅湖山中游历,并没有辜负自己“创得斋”的美名。⑤“奇观”是指美妙壮观的景象;“斯名”是代词,相当于

“我”;“负”是动词,意思是辜负。⑥赏析:诗人黄庭坚在这首诗中描绘了鹅湖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鹅湖山的喜爱

同时也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