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尼山操,三篇卫国诗。
真教投气味,谁复觉参差。
介入葳蕤影,香含潇洒枝。
衡翁非漫作,应为寄相知。

注释:

兰竹:指兰花和竹子。

一首尼山操,三篇卫国诗:一句是说《诗经》中的《国风·卫风·淇奥》,有“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的句子;另一句是说《楚辞》中的《九歌·东皇太一》,有“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的句子。两句都是写兰花的香气,所以叫“一首尼山操,三篇卫国诗”。

真教投气味,谁复觉参差:真意是要与兰花相合,谁又能感觉到其中的参差呢?

介入葳蕤影,香含潇洒枝:意思是在兰花的影子里,闻到了它的香气,这香气就像潇洒的枝丫。

衡翁非漫作,应为寄相知:衡山先生不随便作诗,这首诗应该是为了寄给了解他的知己的。

赏析:

这首诗是文徵明对朋友的赠诗,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朋友才华的赞赏。

首联“一首尼山操,三篇卫国诗”,是说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诗经》中的《国风·卫风·淇奥》和《楚辞》中的《九歌·东皇太一》,这两部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提到了兰花的香气,所以作者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这首诗。

颔联“真教投气味,谁复觉参差”,是说作者想要与兰花相合,这种追求是真诚和真挚的,但是谁能体会到这种情感呢?这里的“投气味”是指作者想要与兰花相合,这里的“真教”是指作者的真诚之心。而“谁复觉参差”则是说这种追求是多么的难能可贵,需要有深厚的感情才能理解。

颈联“介入葳蕤影,香含潇洒枝”,是说作者在看到兰花的影子时,闻到了它的香气,这种香气就像兰花的影子一样,让人陶醉其中。这里的“葳蕤影”是指兰花的影子,而“香含潇洒枝”是指兰花的香气充满了整个枝丫。

尾联“衡翁非漫作,应为寄相知”,是说衡山先生不随便作诗,这首诗应该是为了寄给了解他的知己的。这里的“衡翁”是指衡山先生,而“漫作”则是指随意地作诗。这里的“寄相知”是指将这首诗寄给了解他的知己。

这首诗以兰花为主题,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