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过烟堤,书堂隐石蹊。
奎文悬日月,义路示端倪。
稽则心有获,议斯政不迷。
髫年今半百,识训耳言提。

【注释】

  1. 奎文:指科举考试中得中举。
  2. 义路示端倪:指正义的路是指引我们前进的,让我们知道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3. 稽则心有获:稽则指的是对事情进行深入思考、认真查核,心有获表示经过思考后获得的东西或得到的经验教训。
  4. 议斯政不迷:议指的是议论、商议,斯政指的是当前的政治,不迷表示不迷惑、不迷失方向。
  5. 髫年今半百:髫年指的是童年时期,半百指的是五十岁,这里表示现在已经到了人生的中年阶段。
  6. 识训耳言提:识指的是理解、认识,训指的是教诲,耳指的是耳朵,言指的是言语,提指的是提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一个人经历和感悟的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走过烟堤、进入书堂、学习知识的过程,表达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正义道路的坚持和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首句“学古堂”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想要学习古代文化,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的愿望。第二句“信步过烟堤,书堂隐石蹊”描绘了作者在漫步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书堂,这个书堂隐藏在石蹊之中,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第三句“奎文悬日月,义路示端倪”则是在强调正义的道路的重要性,它如同悬挂在天际的月亮一样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看到未来的方向。第四句“稽则心有获,议斯政不迷”则是在表达通过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从而避免在政治问题上迷失方向。最后一句“髫年今半百,识训耳言提”则是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感叹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和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的学习生活和人生感悟,展现了作者对知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