抡彦回清禁,怡情登迥台。
迹陈传日下,境美是云来。
炎避因苍栝,雨佳致绿苔。
披薰惟觉愧,敢曰阜民财。
【注释】首夏承光殿:夏天初到承光殿。
首夏承光殿
首夏承光殿,夏天初到承光殿。
抡(lún)彦(yàn):选拔贤能之士。
回清禁:指回到朝廷。
怡情登迥台:心情愉快地登上高高的楼阁。
迹陈传日下:足迹记录了历代的传说。
境美是云来:美好的景色像从天上降落的白云一样。
炎避因苍栝:炎热的时候,因为苍梧树的树荫可以躲避暑气。
雨佳致绿苔:下雨时好天气使得绿草长出青苔。
披薰惟觉愧:沐浴在香炉中感到惭愧。
敢曰阜民财:不敢说能够给老百姓带来财富。
【赏析】
《首夏承光殿》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流畅,意境开阔,风格清新俊逸,为后人所称道。
首二句写夏日来临,作者回到朝廷开始新的工作。“首夏”即孟夏之初。《礼记·月令》记载:“﹝孟夏之月﹞日在毕、昴、心”。《史记·天官书》也说:“天有七星,……其形如房。”这里以北斗星起兴,点明时节。“首夏”,就是初夏时节,此时阳气渐盛,万物繁茂,正是诗人施展抱负的好时机。“承光殿”是皇宫中的殿堂名,这里借指皇帝。“承光”二字既形容日光普照,又暗含皇帝圣明之意。诗人回到朝廷,自然要受到皇帝的重视。
三、四句写诗人重入朝廷后的心情和所见到的景象。“怡情”即心情愉快,“登迥台”指登上高楼。这两句是说自己心情愉快,意欲登楼远眺,观赏四周美丽的景色。“迹陈”即踪迹流传,“传日下”指历史上有关帝王政绩的传闻。这里以史实为引,赞美当今皇帝圣明有道。“境美”,指美好的自然环境;“是云来”即像天上的流云降临一般。这两句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皇城周围的美丽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优美的环境中。
五、六句写夏日炎热,诗人利用苍梧树的树荫避暑,同时联想到雨水滋润大地,使草木茂盛。“炎避”与第四句的“热”相呼应,都指暑气。“因”字用得非常巧妙。苍梧树是南方常见的树木,生长在热带地区。在北方,这种树很少见,因此成为南方的代表性植物。诗人看到苍梧树,自然会想到南方,想到炎热的气候。“雨佳”,指雨天很好。“致”,动词,使动用法,使……出现。这两句描写了夏日的气候特点,同时反映了南方的自然景观和物产丰盈的景象。
七、八句写诗人在清凉的环境中沐浴沐浴在香炉里,感到自己很惭愧,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为国家带来财富。“披薰”意为沐浴。“惟”通“唯”,“只”,谦词。意思是只有自己觉得惭愧而已,不敢自诩有功自夸,也不敢说自己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色,首先它不写景而写人,通过写人物的活动来表现景物的特点,这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方法。其次它把景物和人物活动融为一体,使人感觉景物仿佛就在自己的周围。再次它还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使景物更加鲜明突出。最后还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显得文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