祓恶迎祥日,轻烟澹霭时。
行程无禊事,应节有新诗。
依郭花光重,连郊麦色滋。
趯台脩凯宴,忽作隔年思。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手法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从题目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上片写春游之乐,下片写秋日之思。
第一句“祓恶迎祥日”,是说春天到来之时,人们要举行一种祭祀活动——祓除不祥。这里所说的“祓”,就是古代的除灾求福的仪式。而“祥日”则是指美好的时光。“轻烟澹霭时”,这句的意思是说,在春日里,轻烟缭绕,霭霭茫茫。“轻”,轻盈飘浮的样子;“澹”指淡,淡淡的、不浓不烈的。“澹霭”,即指烟雾缭绕的景象。
第二句“行程无禊事”,意思是说,尽管人们举行祓除不祥的仪式,但在外出旅游的时候,却没有任何禊事可做。“无”,是没有的意思;“禊事”,原指古人在水滨举行的除灾求福的祭祀仪式,后来也泛指各种祭祀活动。
第三四句是说,由于没有举行任何的祭祀活动,所以人们在出游的时候,也没有新诗可吟咏。“应节”指顺应时节;“新诗”,即新近作的诗篇。
第五六句写郊野景色。诗人用“依郭花光重”“连郊麦色滋”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明丽的郊野图画。这里的“倚”通“依”,“依郭”即指靠城边。“花光重”,即指花的颜色浓重。“连郊”,即连续不断地郊游、游览。
第七句“趯台修凯宴”,意思是说,在这样美丽的郊外,人们举行盛大的宴会来庆祝胜利或节日。“趯台”,指台阶,此处用作动词,意为登上台阶;“修”,是修建;“凯宴”,指盛大的宴会。
第八句“忽作隔年思”,意思是说,正当人们在郊外举行宴会、畅饮欢乐之际,忽然想起了远在他乡的亲人,勾起了隔年的思念之情。“隔年思”,意谓隔一年的思念之情。
【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春游之乐,但作者却以反笔写出了秋日之思。全诗先写出游的盛况,然后以反笔写出了游兴索然之苦,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首联点出游的日期,渲染出游的气氛,为后文写景抒情蓄势;颔联由“无”字生发,引出了出游的目的与心情;颈联描写郊外景色,烘托出游的快乐心情;末联由“忽作”二字生出,写出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