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益阳和地,春滋淡荡时。
绿烟柳条重,红雨杏花披。
忽过清明节,行吟上巳诗。
川原含润意,北直罕逢斯。
三月朔日(农历的三月初八)境益阳和地,春滋淡荡时。
绿烟柳条重,红雨杏花披。
忽过清明节,行吟上巳诗。
川原含润意,北直罕逢斯。
注释:
- 三月朔日:指的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日子。朔日是指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即新月之日。
- 境益阳和地:指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气候温暖宜人。
- 春滋淡荡时:春天的气息清新而淡雅,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绿烟柳条重:形容柳树的新芽嫩绿如烟,细长的枝条随风摇曳。
- 红雨杏花披:形容杏花在春雨中绽放,花瓣如同红色的雨滴般飘落。
- 清明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阳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
- 上巳诗:指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与上巳节有关。
- 川原含润意:指大地上的河流、田野都充满了水分,滋润着万物。
- 北直罕逢斯:意为北方地区很少遇到这样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从初春到清明时节的变化。首句”三月朔日”点明了时间背景,为读者提供了季节的起始。随后的诗句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春天的特点:温和的气候、生机勃勃的景色以及自然界的变化。尤其是对柳树和新芽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的”绿烟柳条重,红雨杏花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景物更加生动形象。通过”绿烟”和”红雨”的描绘,诗人传达了春天的生命力和色彩的丰富性。此外,”忽过清明节,行吟上巳诗”一句,巧妙地将春季的节气和诗歌活动结合起来,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
最后两句”川原含润意,北直罕逢斯”,表达了诗人对于北方春天罕见景象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赞赏和珍视。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节日氛围的烘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