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
若寻嘉树传,当赋角弓歌。
阅岁三百久,成阴数亩多。
底须向王粲,工拙较如何。

这首诗描述了一棵古柯树在庭院下生长,因其名而被称为“古柯”。诗中表达了对这棵古柯树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并对其生长了三百多年而成为大树深表赞赏。同时,诗人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底须向王粲”,即为什么要选择这棵古柯树作为观赏的对象?诗人的回答是:这棵古柯树的工拙与王粲相比如何?

译文:
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
若寻嘉树传,当赋角弓歌。
阅岁三百久,成阴数亩多。
底须向王粲,工拙较如何。
赏析:
这首诗以古柯树为题,通过描绘古柯树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展现了诗人对古柯树的喜爱和欣赏之情。诗人以古柯树为媒介,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追求。

首句“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直接点出主题,古柯树生长在庭院的老槐树下,因此得名古柯。这里的“名”不仅指的是古柯树的名字,还暗示了诗人对这棵古柯树的情感寄托和认同。

接下来四句进一步描绘了古柯树的特点和生长状态。“若寻嘉树传,当赋角弓歌。”诗人表示,如果寻找到像这棵古柯树一样美好的事物,那么他将会用诗歌来赞美它。这里的“嘉树传”可以理解为美好的事物或者美好的品质,而“角弓歌”则是指用诗歌表达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六句则是对古柯树生长时间的描写。“阅岁三百久,成阴数亩多。”诗人感叹古柯树已经生长了长达三百年之久,其枝叶茂盛,遮蔽了周围的土地。这里的“阅岁”是指经过岁月的洗礼,而“成阴”则是指树叶茂密,遮挡阳光的情况。

最后两句则是对古柯树价值的质疑和比较。“底须向王粲,工拙较如何。”诗人提出疑问:为什么必须要选择这棵古柯树进行观赏呢?这与王粲相比,它的工拙之处该如何去比呢?这里的“王粲”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文学家王粲,也可能是指古代其他有才华的人物,但无论如何,诗人都是在质疑和思考古柯树的价值和意义。

这首诗通过对古柯树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人也在思考和质疑古柯树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