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磊涧中物,浮浮水上行。
能因小制大,遂幻重为轻。
岂是支机遗,犹非变木成。
通灵缘得气,至理不须惊。

我们需要逐句解释这些诗句的含义。

  1. “磊磊涧中物,浮浮水上行。”:这两句描绘的是一块大石在湍急的水流中被冲刷至水面上的情景。这里的“磊磊”和“浮浮”,分别形容了石的质地(坚硬而沉重)和在水中的运动状态(被水流带动,逐渐变得轻快)。

  2. “能因小制大,遂幻重为轻。”: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通过小的努力可以成就大事,或者从小处着手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里,诗人用“重为轻”来比喻从大到小的转变,强调了小事物的巨大潜力。

  3. “岂是支机遗,犹非变木成。”: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暗示着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里的“支机遗”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占卜方式,而“变木成”则可能意味着木头的变形或转化。

  4. “通灵缘得气,至理不须惊。”:这句话似乎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它传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事物的变化和转变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对此有所认识而不是感到惊讶。这里的“通灵缘得气”可能指的是某种神秘的联系或能量,而“至理”则是指普遍的真理或道理。

我们将这四句诗逐一与注释和赏析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理解: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第一句:“磊磊涧中物,浮浮水上行。”

  • 注释:描述了一块巨石在山涧中由于水流的冲刷而被带到水面上来的景象。

  • 译文:在山涧中屹立的巨石,随着水流的推动,逐渐浮出水面。

  • 第二句:“能因小制大,遂幻重为轻。”

  • 注释:通过小事情能够实现大事,或者从小处着手可以达到大的效果。

  • 译文: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能力,所以能够将重大的东西变为细小的东西。

  • 第三句:“岂是支机遗,犹非变木成。”

  • 注释:这两句表明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能够产生显著的影响,或者即使是简单的事物也能够发生变化。

  • 译文:难道不是像占卜一样,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吗?又或者,即便是简单的变化,也足以改变事物的面貌。

  • 第四句:“通灵缘得气,至理不须惊。”

  •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哲理,即万物皆有其自然的运行规律,我们应该尊重并接受这些规律。

  • 译文:这是因为万物都有它们自身的灵气和力量,所以我们不需要因为事物的无常而感到惊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石头、水流等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事物变化、成长的观察和思考。他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展现了一种哲学思想——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也可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力量并非来自外部,而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和特性。同时,诗人也提醒我们,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运行规律,我们应该尊重并接受这些规律,而不是感到惊讶或者恐慌。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