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陲方荡定,卒未得休师。
勤远非初意,三年乃逮兹。
设能先执领,安用屡移棋。
事顺乏人干,乏人责在谁。
诗句释义
1 西陲 - 这里指中国西部边境,边疆。
- 方荡定 - 刚刚平定。
- 卒未得休师 - 军队还没有得到休息。
- 勤远非初意 - 最初并不是出于勤勉远方的目的。
- 三年乃逮兹 - 经过三年的时间。
- 设能先执领 - 如果能够先行占领或控制。
- 安用屡移棋 - 何必要不断地调动棋子。
- 事顺乏人干 - 事情顺利进行时缺乏能干的人。
- 乏人责在谁 - 缺少人手的责任归咎于谁?
译文与注释
首联
西陲方荡定,卒未得休师。
- 翻译: 边疆刚被平定,但士兵们还未能休息。
- 注释: “荡定”意味着平定、安定,“休师”则指让士兵休息。
颔联
勤远非初意,三年乃逮兹。
- 翻译: 起初并非为了追求遥远地区而来,却经过了三年才得以实现。
- 注释: “初意”表示最初的计划或意图,“勤远”是指对遥远地区的努力和追求。
颈联
设能先执领,安用屡移棋。
- 翻译: 如果能够首先占领或控制,那么又何必不断移动棋子呢?
- 注释: “执领”指的是实际控制或占领某个地方,而“屡移棋”比喻频繁地改变战术或位置,没有成效。
尾联
事顺乏人干,乏人责在谁。
- 翻译: 当事务顺利进行时,却缺乏能干的人来负责。
- 注释: “事顺”表示事务进展顺利,“乏人干”意为人手不足,难以应对。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军事行动的反思和感慨。从字面上看,它表达了一种遗憾:尽管目标已经达成(边疆平定),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力,导致行动多次受阻。这里的“先执领”和“安用屡移棋”形成了对比,前者强调了主动占领和控制的重要性,后者则批评了无目的的频繁移动。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真正的成就往往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实现,而急功近利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此外,诗中也隐含了一种对军事策略的批判,即不应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战果,而应深入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以达到长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