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中秋月,还于避暑庄。
一钩清不尽,万劫朗如常。
溪水依微潋,岩林掩映苍。
倚吟兼睪望,那碍晚风凉。
这首诗是苏轼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
初见中秋月,还于避暑庄。
“初见中秋月”是指诗人第一次看到中秋的月亮时的感受。他感到新奇而又兴奋。”还于避暑庄”则是说诗人回到自己的避暑山庄,这里的“避暑”指的是躲避酷暑,享受清凉。
一钩清不尽,万劫朗如常。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一轮明月只是一钩,但它的光芒却是清澈而明亮的,无论经过多少个轮回,始终明亮如旧。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事物本质的认知,即无论外在如何变化,其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溪水依微潋,岩林掩映苍。
描述了溪水和岩石的自然景象。”依微潋”形容溪水的流动状态,”掩映苍”则描绘了岩石的形态。这些景象都是诗人在避暑山庄所见的自然景观。
倚吟兼睪望,那碍晚风凉。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在吟诗作画。他借助诗歌和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他还感受到了凉爽的晚风,这也是他享受自然的一部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他的诗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