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临上塞,皇祖具深猷。
最是承恩处,敢忘继志谋。
诸藩群入觐,苏对远来投。
待至将行庆,贻庥庶少酬。

【注释】

山庄:即避暑山庄。

上塞:指京城的外郊,因在京师之北故称。

皇祖:皇帝的父亲。

具深猷:具有深远的谋略。

承恩处:受恩宠的地方。承恩,接受朝廷的恩惠。

继志谋:继续完成父亲的遗愿。

诸藩:指各地方的诸侯王。群入觐:全体入朝拜见。

苏对:指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由。苏轼于熙宁二年(1069)任杭州知州,后升为密州、徐州知州,又迁汝州,最后任湖州知州。他多次入京,向皇上推荐贤才,因此有苏轼入觐之说。

投:投奔、归附。

将行:将要出行。庆:庆祝。

贻庥:留下美好的名声或影响。

【赏析】

《至避暑山庄得句》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游人的口吻,描绘了自己游览避暑山庄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对皇家恩德的感激之情。

首句“山庄临上塞”,点明了避暑山庄的地理位置。山庄位于京城之外,与长城相连,所以称之为“上塞”。这一句不仅交代了山庄的地理环境,也暗示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次句“皇祖具深猷”,进一步揭示了山庄的历史意义。皇祖,指的是皇帝的父亲。深猷,是指具有深远的谋略。这一句表达了对皇家祖先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山庄的重要性。

第三句“最是承恩处”,直接点明了山庄的主旨。承恩处,是指受到皇家恩宠的地方。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家恩泽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山庄作为皇家重要场所的地位。

第四句“敢忘继志谋”,表达了诗人对皇家遗愿的尊重和继承。继志谋,是指继续完成父亲遗留的志愿。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责任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山庄在皇家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句“诸藩群入觐”,描述了各地方诸侯王纷纷入朝拜见的景象。这一句既展现了山庄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山庄在政治、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六句“苏对远来投”,提到了苏轼这位著名文学家前来拜访的情景。苏轼曾于熙宁二年出任知州,后来升为密州、徐州、汝州、湖州等职,最后被贬为黄州,他在晚年还曾到访过避暑山庄。这一句既体现了山庄的文化氛围,也反映了山庄在文人墨客心中的特殊地位。

最后两句“待至将行庆,贻庥庶少酬”,表达了作者对于即将到来的出行感到庆幸和自豪的心情。留庥,是留下美好名声或影响的意思。这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也反映了山庄在皇家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全诗以游人之口述,展现了山庄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皇家恩典的感激之情。通过对山庄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皇家历史的敬仰,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