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雨又宜旸,筹农念略康。
豫齐愁雨潦,徐沛廑河防。
仍是忧饶乐,那论暂与常。
敕几忙失学,惭偶对缣缃。
【注释】
宜雨又宜旸:应时降雨,也应适时晴。筹农念略康:谋划农业,想使农民稍稍安康。豫齐愁雨潦:河南、齐地因连年大雨成灾,百姓愁苦不堪。徐沛廑河防:徐州、沛县因连年水患,人民生活困苦,需防备水患。是:这。忧饶乐:忧虑与快乐。那论:哪还分得出来。敕几忙失学:朝廷急召我赴京任用,使我错过了学习的机会。惭偶对缣缃:惭愧于不能与同辈一起讨论经书,只能偶尔和人谈笑。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年),时诗人正为国子博士。诗写他奉命赴京后,在京城与同僚闲谈时,有感而发之作。
开头四句是说,春日天气多变,应时而雨,应时而晴,这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可是河南、齐地久遭水害,人民饱受水患之苦,因此春天的雨水就显得特别珍贵了。这里,诗人将自然景象和人间实景结合起来,既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也反映了他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思想。以下四句是说,徐、沛一带遭受水灾,人民生活困苦,因此朝廷要他到那里去防守水患,以免造成更大的灾难。这里,诗人以国家大计来比拟个人命运,既表明了他报效国家的志向和决心,也表现了他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最后两句是说,现在朝廷召唤他去任职,他错过了求学的机会,感到十分惭愧。这里,诗人以个人的不幸遭遇来反衬国家政治上的失误,既是对朝廷的规劝,也是对自己的自谦。此诗虽短小,却言简意赅,寓含着深沉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