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玉画轴,佽手中规轮。
可用资三获,宁称挽六钧。
取材率因旧,得句亦从新。
比似苏公砚,犹然愧古人。

诗句释义

1 何年玉画轴:指何时雕刻的玉石画卷。”玉画轴”通常用于形容精美的画作,这里可能是在说这幅画卷的价值之高。

  1. 佽手中规轮:佽(cì),古代一种箭的名称;“规”是古代计算工具,如圭表;“轮”可能是指圆形物体如车轮。此句描述的是画卷中描绘的某种武器或图案。
  2. 可用资三获:意思是这幅画卷可以被用来获取三重收益,即物质上的收获、精神层面的启发和艺术上的享受。
  3. 宁称挽六钧:这里的“宁”是宁愿的意思,“六钧”是一种重量单位,相当于60斤。这句话的意思是宁愿用它来拉动60斤的重物,也不愿用它来装饰自己。
  4. 取材率因旧:意味着这幅作品的题材和风格都遵循传统,没有太多创新。
  5. 得句亦从新:这里的“句”可能指的是诗句或者文字,“从新”表示与以往有所不同,有一种新颖的感觉。
  6. 比似苏公砚:苏公,可能指的是唐代著名文人苏轼,他的文笔流畅,富有才情。将这幅画与苏轼的作品相比,意味着这幅画在技艺或风格上与苏轼相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7. 犹然愧古人:这里的“愧”是羞愧的意思,“古人”指的是历史上的艺术家,如杜甫、李白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很高,但作者还是感到自己在艺术上不如古人。

译文

何时的玉石画卷,如同手中的规矩圆轮。
可以用来获取三种收益,宁愿用来拉动六斤重的重物,也不愿用来装饰自己。
取材都是遵循传统的样式,得到的诗句也跟新的一样。
就像苏东坡的砚台,仍然让人感到惭愧于古人的才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的诗,通过对一幅玉画卷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诗人认为这幅画卷虽然可以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多重收益,但在艺术价值上却不如古人,表达了对古人艺术成就的敬佩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自己的作品与苏东坡的砚台,突显了自我谦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