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深秀处,梵宇若天成。
亦自庄严相,而无尘俗情。
此中消万虑,谁道认三生。
小憩鸣鞭去,行云出岫轻。

【注释】

上天竺:即上天竺寺,为灵隐寺的一部分。

竹泉深秀处:竹泉是寺院内一处清幽的所在。深秀,意指幽静秀丽。竹泉,指山中泉水。

亦自庄严相:也自有庄严的佛相。

而无尘俗情:而没有世俗的情欲。

此中消万虑:在这里可以排除万般烦恼。

谁道认三生:谁能说这里曾经有三生三世的缘分呢?

小憩鸣鞭去:稍做休息,打着马鞭离去。

行云出岫轻:行云像从山谷升起的白云一样轻盈。岫,山间洞穴,此处借指山谷。

【赏析】

这是一首游览名刹上天竺寺时所写的诗作。诗人在欣赏了天竺寺那深秀幽雅、庄严宁静的佛门胜境后,抒发了一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闲适情怀,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全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意味。

首句“竹泉深秀处”,点明题旨。竹泉,指寺庙中的清泉,它静静地流淌在竹林之中,发出清脆的声音。这里写出了一个幽深静寂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深秀,意为深邃而秀丽,形容竹泉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的景象。

次句“梵宇若天成”,进一步描绘了上天竺的建筑风格。梵宇,泛指佛门建筑。天成,意为自然生成,仿佛是天上的宫殿一般。这句诗表达了上天竺寺庙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自然之美。

第三句“亦自庄严相”,诗人开始转向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庄严,意为庄重而严肃。相,指佛像或菩萨的形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上天竺寺庙中佛像或菩萨形象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庄重。

接下来的两句“而无尘俗情”,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无尘俗情,意味着远离尘世纷扰、摒弃世俗情欲。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名利地位等世俗追求的看淡和超脱。

最后两句“此中消万虑,谁道认三生”,则是诗人对自我心境的一种抒发。消万虑,意为消除所有忧虑和烦恼。三生,指前世、今世、来生。这里的“谁道”是一个反问句,表示诗人并不认为这里有前世今生的缘分,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来看待这一切。

尾联“小憩鸣鞭去,行云出岫轻”,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结束了全文。小憩鸣鞭,意为停下来休息一下,打一下马鞭作为标志。行云出岫,形容行云飘动如同从山谷中升起的白云一般轻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游玩过程中的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同时也展现了上天竺寺庙周边的自然美景和清新空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