卉擅常山侧,品珍钜野中。
花开疑雪瑞,果熟拟年丰。
具茨一株树,欧阳千叶红。
哀家若蒸食,几不笑桓公。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 其九十八 梨
这首诗由清代皇帝乾隆所作,是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梨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第一联:“卉擅常山侧,品珍钜野中。”这句诗意味着梨花以其独特的美丽占据了常山的一侧,并被视为珍贵之物生长在巨野之中。
第二联:“花开疑雪瑞,果熟拟年丰。”这里的“雪瑞”形容了梨花洁白如雪,而“年丰”则比喻了梨花果实的丰硕。
第三联:“具茨一株树,欧阳千叶红。”具茨(jue)山指的是著名的古山,此句表达了在一座山上只有一棵梨树,而那棵树上的梨子却如同成千上万片红色的叶子一样鲜艳。
第四联:“哀家若蒸食,几不笑桓公。”这里的“哀家”是对皇帝的自我谦称,“若蒸食”暗指食用这些美味的梨如同品尝美味的食物,而“桓公”则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国君,这里用来形容这种美味足以让人忘记其他的事情,甚至让历史上的一位君主也会为之动容。
通过这四句话,乾隆皇帝巧妙地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他作为统治者对民生的关注。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百姓生活美好愿景的一种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