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殿连天荫,易榆特地栽。
三公卜庭下,一柱茂城隈。
瘿结郎中识,花黄举子来。
仲文神往处,兔目发恢台。

拂殿连天荫,易榆特地栽。

三公卜庭下,一柱茂城隈。

瘿结郎中识,花黄举子来。

仲文神往处,兔目发恢台。

注释

  1. 拂殿连天荫:形容槐树覆盖的广阔程度如同连天的阴影。
  2. 易榆特地栽:强调了栽种槐树的精心挑选和特别考虑。
  3. 三公卜庭下:暗示槐树种植在重要或受尊敬的地方,如朝廷或重要庭院。
  4. 一柱茂城隈:描绘了槐树高大且茂密的形态,像是城市中的屏障或者要塞。
  5. 瘿结郎中识:瘿结指的是树瘤,而“郎中”可能是指识别树瘤的人,即园艺师或懂得植物的人。
  6. 花黄举子来:花黄可能指槐树的花朵,而“举子”通常指读书人,这里可能是说花开时节文人墨客会来访。
  7. 仲文神往处:仲文可能指一个对槐树有特殊情感或向往的地方。
  8. 兔目发恢台:这里的“兔目”可能是一种比喻,意指看到槐树时的心情如同兔子的眼睛一样明亮,而“恢台”则可能指的是因为欣赏槐树而产生的愉悦心情。

译文

槐树高耸入云,遮蔽天空,特意被栽培于宫廷庭院下。它如同朝廷三公一般受到重视,又似一柱矗立于城池边缘。瘿结之处,只有行家才识得其中奥妙;槐花盛开之时,举子们纷至沓来观赏。在仲文所向往的地方,兔子般明亮的眼睛也为之开颜。

赏析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其九十三·槐》是一首描写槐树之美的七言绝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槐树的宏伟壮丽及其独特的生长特性。首先,诗人用“拂殿连天荫”形容槐树的气势宏大,仿佛能遮蔽整个宫殿,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接着,“易榆特地栽”则点明了槐树的特别之处,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庞大,更因为它的精心栽培。槐树的种植似乎有着某种特别的意义,使得它在人们的心目中显得格外珍贵。

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槐树周围环境和人文活动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槐树的重要性和美丽。槐树位于朝廷的重要位置,如同三公一般受到重视;同时,它的存在也让人们在闲暇时刻,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槐树的存在,不仅美化了周围环境,也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吸引了众多前来观赏的文人雅士,如举子等。

诗人没有过多地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简洁的笔触,将槐树的自然美和人文价值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文化价值的肯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