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禁秋质,偏于晚节开。
傲霜宜插帽,饮露似擎杯。
李适慈恩寺,陶潜彭泽隈。
一般欣所遇,知己问谁来。

首先我们来逐句解释这首诗:

  1. 最是禁秋质,偏于晚节开。
  • “最是”意味着最为突出、最为显著;“禁秋质”指的是菊花在深秋时节依然盛开,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
  • “偏于”意味着特别倾向于;“晚节开”则是指菊花在深秋时节依旧开放,展现出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独特魅力。
  1. 傲霜宜插帽,饮露似擎杯。
  • “傲霜”指的是菊花在寒霜中依然傲然挺立的姿态;“宜插帽”则是指菊花的形态独特,宛如戴了一顶帽子。
  • “饮露”指的是菊花在露水中吸收养分,如同在饮用一杯清露;“似擎杯”则是指菊花在露水中的形象,犹如捧着一杯清酒。
  1. 李适慈恩寺,陶潜彭泽隈。
  • “李适”指的是唐朝诗人李适之,这里可能是以李适之的名号来借代诗人自己的某种特质或心境。
  • “慈恩寺”指的是佛教寺院,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 “陶潜彭泽隈”指的是东晋陶渊明的隐居之地——彭泽县。这里可能是以陶渊明的隐逸精神来表达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1. 一般欣所遇,知己问谁来。
  • “欣所遇”指的是诗人对自己的遭遇感到高兴和满足。
  • “知己问谁来”则是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友情的渴望。

最后我们来进行诗句的翻译与赏析:

最是禁秋质,偏于晚节开。
傲霜宜插帽,饮露似擎杯。
李适慈恩寺,陶潜彭泽隈。
一般欣所遇,知己问谁来。

译文:
最特别的是那禁寒而盛开的菊花,尤其在深秋时节绽放得尤为出色。它傲然面对寒霜毫不畏惧,仿佛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它享受着露水的滋养,好像在举起一只盛满清泉的杯子。唐代诗人李适在慈恩寺留下了足迹,而陶渊明则选择在彭泽县过着隐居生活。我常常感到自己的遭遇值得庆幸,但遗憾的是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坚贞的气节。菊花以其在深秋时节依然盛开的特点,成为了诗人眼中的高洁象征。诗人通过赞美菊花,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高尚情操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李适和陶渊明的不同人生态度,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