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砥柱中,源远接云空。
闻道金绳玺,奚称瓠子宫。
百川秋水灌,九曲大瀛通。
鬟剔洪流奠,巍乎神禹功。

注释:三门砥柱在黄河中间,源头远在云霄之上。听说皇帝赐给金绳玺印,为何称它为瓠子宫呢?百条河流的秋水奔流,九曲大河与大海相通。黄河如同发髻般地剔去洪流,巍然矗立着神禹之功。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河”的宏伟壮丽来歌颂伟大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和灵渠。诗的首句“三门砥柱中,源远接云空”,描写了三门山(即山西芮城)是黄河中流的砥柱,源远流长,直通云霄。接着,诗人写到“闻道金绳玺,奚称瓠子宫”,“闻道”是传闻之意,表明对郑国渠、灵渠的向往。最后两句“百川秋水灌,九曲大瀛通。”描绘了这些伟大工程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全诗以赞美之词赞颂了伟大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和灵渠。

郑国渠、灵渠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位于黄河流域。公元前286年,秦国大臣甘茂率兵灭掉魏国后,将魏文侯所建的水工设施——瓠子水门拆毁,开凿渠道引黄河水北流,沟通了黄河南北两大流域的联系,使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公元前259年,秦国大臣白起率领秦军攻占赵国都城邯郸以后,又把赵都附近的水门拆毁,改引河水由漳水北流,以减轻旧渠道的淤塞,并继续利用这条新渠道进行灌溉。后来,秦始皇又下令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并加以加固,使之成为一条长达300多里的人工河道,这就是今天的京杭大运河。

郑国渠和灵渠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它们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