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解山川出,其蒙壬子来。
社公知节至,枹朴润兵回。
点入池纹合,丝牵风势开。
甫田一犁足,额手祝时哉。

【注释】

和:应合;杂咏诗百二十首,即《杂咏》诗一百零二首。

其九:第九篇。

雨:指雨水、雨露。

作解(zuò jiě)山川出:解除了山高水远的阻隔。

壬子:天干纪年之一,唐玄宗开元九年(711)。

社公:古代祭祀土地神的仪式,也泛指土地神。

知节至:知道节气已到。

枹朴润兵回:槌打木鼓以激士气,使士兵们斗志昂扬,士气大振。

池纹合:水面波纹相合。

丝牵风势开:丝线牵引着风向,使得风势得以展开。

甫田一犁足:甫田即“甫田县”,今河南长垣县,是唐代的一个县名。一犁足:用一犁耕作,足够了,足以满足需要。

额手:拱手。

赏析:

这首《杂咏·雨》,在内容上属于咏物之作,写的是雨水滋润大地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地观察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丰收的渴望。

首句“作解山川出”,意为解除了山高水远的阻隔,将雨水送到了千家万户。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雨水比作一位使者,能够解除山高路远的障碍,将水源送到人们身边。

次句“知节至”,意为知道节气已经到了,意味着雨水已经降临人间,为大地带来生机。这里的“知节”指的是节气的到来,也是对雨水到来时机的描绘,强调了雨水的及时性和珍贵性。

接下来“社公知节至,枹朴润兵回”,意为社公(土地神)知道节气已到,敲响木鼓激励士兵,激发他们的斗志。这里的“枹朴”是指敲击木鼓的动作,用来激励士气,使得士兵更加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困难。

第三句“点入池纹合”,意为水面波纹相互交错,如同点点星光落入水中。这里的“池纹”指的是水面上的波纹,而“星光”则形象地描绘了雨滴落在水面上的情景,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第四句“丝牵风势开”,意为丝线牵引着风向,使得风势得以展开。这里的“丝线”比喻风向,暗示了风向的变化与自然之力的相互作用。

最后一句“甫田一犁足,额手祝时哉”,意为甫田县的土地已经足够耕种了,我双手合十祝愿这一年能够丰收。这里的“甫田一犁足”指的是用一犁耕作的土地已经足够了,而“额手祝时哉”则表达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新的一年能够丰收,生活富足。

整首诗通过对雨水滋润大地的情景进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丰收的渴望。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