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浓若滴,灌木翠如流。
云起知将雨,风来乍似秋。
展书惟静客,镇日坐高楼。
何必称王粲,曾无羁世忧。

注释:

好山浓若滴,灌木翠如流。

云起知将雨,风来乍似秋。

展书惟静客,镇日坐高楼。

何必称王粲,曾无羁世忧。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夏山图前所作,表达了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从“好山浓若滴”开始,描绘了一幅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这里的“好山”指的是美丽的山峦,而“浓若滴”则形象地描绘出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仿佛每一座山峰都像是一滴浓墨滴入水中,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描绘手法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山峰的美丽与壮观。

“灌木翠如流”这句进一步补充了画面的细节。这里用“流”字来形容灌木丛,既形容了灌木的茂密,也表现了它们随山势起伏、绵延不绝的特点。这种描绘手法使得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个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画面。

“云起知将雨”这句则是对天气变化的描写。这里的“知”字表明了作者对即将到来的降雨的预感,而“云起”则暗示了即将有风雨的到来。这种描述方式不仅增加了诗词的趣味性,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莫测。

“风来乍似秋”这句则是对风的描写。这里的“乍似”表明了作者对风的感受是突然而强烈的,而“秋”字则暗示了秋风带来的凉爽和清新的气息。这种描绘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和宁静,同时也为整首词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展书惟静客,镇日坐高楼。”两句则是对主人公的日常生活的描述。这里的“展书”是指阅读书籍的动作,而“惟静客”则表明了这位主人公是一个安静的人,他喜欢在高处静坐读书。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也为整首词增添了一种文人雅士的气息。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个作品的评价。“何必称王粲,曾无羁世忧”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名利地位看得很淡泊的思想情感。这里的“王粲”是古代文学家王粲,他曾因才华出众而受到曹操的赏识,但最终却因政治斗争而身败名裂。而作者则表示自己并不需要借助这些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不需要担心被外界所束缚。这种思想情感展现了作者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境界。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他对于名利看得很淡然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