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凌青汉,鸾堂枕碧涛。
色声归静域,草木尽仙曹。
练影窗前饮,虹光堤外韬。
微风看太液,真觉九秋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关键词来分析诗歌内容,理解其意境,最后结合注释和赏析来进行作答。

此诗首联写雁塔凌驾于碧波之上,鸾堂枕卧在青涛之中,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秋日里水天相接、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美丽画面。

颔联“色声归静域,草木尽仙曹”,以色彩和声音为线索,将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巧妙融合,展现了一幅和谐安宁的景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归”、“尽”等词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美之情。

颈联“练影窗前饮,虹光堤外韬”,通过对练影和虹光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色的魅力。这里,“练影”是指天空中的云彩,“虹光”则是雨后出现的彩虹。诗人通过观察这些自然现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尾联“微风看太液,真觉九秋高”,以轻描淡写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这里的“微风”和“真觉”都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答案】

示例:

秋日漪澜堂

雁塔凌青汉,鸾堂枕碧涛。

色声归静域,草木尽仙曹。

练影窗前饮,虹光堤外韬。

微风看太液,真觉九秋高。

【赏析】

这是一首秋景诗。全诗四句,前二句写景,中间两联抒情,末联点题。首联写雁塔凌驾于碧波之上,鸾堂枕卧在青涛之中,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秋日里水天相接、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美丽画面;颔联以色彩(颜色)和声音(声音)为线索,将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巧妙融合,展现一幅和谐安宁的景象;颈联通过对练影和虹光的观察,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色的魅力;尾联以轻描淡写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