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身便行止,可意适暄寒。
俭矣原非陋,居之常得安。
三春偏觉好,十笏已为宽。
入夜清闲甚,芸编攲案观。
注释:
毡庐:用毡子搭建的简陋住所。
憩身便行止,可意适暄寒。
停下来就地休息,可以随意适应炎热和寒冷。
俭矣原非陋,居之常得安。
即使简单也并非简陋,居住其中总能感到安宁。
三春偏觉好,十笏已为宽。
春天特别舒适宜人,十块笏石(相当于现代的10斤)已经足够宽裕了。
入夜清闲甚,芸编攲案观。
入夜后十分安静悠闲,翻开书卷斜靠在案桌上阅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写照,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首句“毡庐”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住所,简洁明了。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毡庐里的生活状态,无论是炎热还是寒冷,都能找到自己的舒适之地。这一句中,关键词“憩身”和“适暄寒”分别表示休息和适应环境的意思。
第二句“俭矣原非陋,居之常得安”,进一步强调了简朴并不等同于简陋,反而能使人感到舒适和安宁。这里的关键词“俭矣”表示简约,“常得安”表示经常能感到安全。
第三句“三春偏觉好,十笏已为宽”,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春天虽然短暂,但在这里却能让人感到特别的舒适和愉悦。而“十笏”则是指一块相当于现代的十斤的石头,这里用来比喻财富。这句中的关键词“偏觉好”和“已为宽”分别表示特别喜欢和足够宽裕的意思。
最后一句“入夜清闲甚,芸编攲案观”,诗人用夜晚的安静和闲暇来形容他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关键词“入夜”和“清闲”都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而“芸编”则是指书籍,“欹案观”则是形容他斜靠在书桌上看书的样子,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