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色上檐多,初冬风物和。
绿筠静不籁,银水潋犹波。
古砌馀苔篆,寒禽择树柯。
蜃窗试凭揽,比似画诚过。
【注释】
上檐:房檐。
籁(lài):风吹竹木的声音。
潋:波光闪动的样子。
古砌:长满苔藓的台阶。
寒禽:冬天的鸟。
蜃窗:海市蜃楼,这里指临水而建的亭子。
比:比喻。
过:胜过。
【赏析】
此诗为题临漪亭二之二,写景抒情,寓情于景。
首联“日色上檐多”点明时间是在初冬,日上高檐,天光映照;第二句“初冬风物和”,说明风物清和。
颔联“绿筠静不籁,银水潋犹波”,写亭前景色。绿竹青翠欲滴,静静无声;湖水如镜,波光闪闪,荡漾着层层涟漪,犹如碧玉一般。
颈联“古砌馀苔篆,寒禽择树柯”,由近及远,从亭内写到亭外。亭外台阶上长满了苔藓,仿佛是篆书般排列着,而远处的树木上停栖着几只候鸟,它们在寻找栖息的地方,选择着最适宜的树枝。
尾联“蜃窗试凭揽,比似画诚过”,写诗人登临临漪亭时的感受。站在亭子里,诗人不禁联想到海边的蜃楼,那幻象中的美景确实胜过了眼前的真实。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