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道阅河干,浮桥度广滩。
汛凌过竹箭,水潦未桑干。
四载由来仰,尾闾今度看。
敬绳仁祖志,永定冀安澜。
【解析】
“过永定河”:经过永定河。
“取道阅河干,浮桥度广滩”:沿着黄河的干流行走,在黄河上建起一座浮桥来渡过宽广的滩地。
“汛凌过竹箭,水潦未桑干”:洪水淹没了竹箭关,水流没有漫过桑干河。
“四载由来仰,尾闾今度看”:我四年来仰慕你,今天终于来到你的身边。尾闾:指黄河下游入海处。
“敬绳仁祖志,永定冀安澜”:恭敬地继承先人的志向,使永定河北岸永远安宁。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永定河上的即景之作,写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作者任永定河道官时。诗人在《永定河》一诗中以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之情。全诗结构严密,语言朴实无华,情感深沉而真挚,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首联“取道阅河干,浮桥度广滩”,开篇就点明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经过永定河。“取道”二字表明此次出行并非偶然或随意,而是有目的性的。诗人选择了一条最为便捷的路线——沿黄河岸边行走,以便能够近距离感受这一母亲河的魅力。“阅河干”,意味着站在河畔,可以一览无余地观赏到黄河的美丽风光;而“浮桥度广滩”,则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黄河之上横跨两岸的桥梁,以及那些宽阔的河滩上流淌着的波涛汹涌的河水。这两个短语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黄河的壮美景象,也暗示了此次行程可能面临的艰辛与挑战。然而,尽管面临诸多困难,诗人却依然坚定地踏上了这段旅途。
颔联“汛凌过竹箭,水潦未桑干”承接上句而来,进一步展现了黄河的壮美与气势。“汛凌”一词,既形象又贴切地描绘了河水奔腾不息、势不可挡的景象;而“过竹箭”与“水潦”则分别指的是黄河上游的险滩与下游的泛滥之地。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将黄河的壮美与挑战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更透露出自己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与依恋。
颈联“四载由来仰,尾闾今度看”则是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总结。“四载由来仰”意味着自离开家乡以来,已经有四年的时光过去了,而自己始终未能回归故土。这里的“仰”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思念,也体现了他对故土的无尽眷恋。而“尾闾今度看”则是指如今终于有机会回到故乡,亲眼目睹那熟悉的景色。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凸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与对故土的无尽眷恋。
尾联“敬绳仁祖志,永定冀安澜”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与祝福。“敬绳仁祖志”意味着尊敬并继承先辈们的伟大志向;而“永定冀安澜”则寓意着希望家乡永远安宁、繁荣昌盛。这两句不仅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更是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关怀。
整首诗以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与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描绘与感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而真挚的情感。同时,诗人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富有感染力,使得整首诗更加易于引发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