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涌祗林,楗椎发大音。
不消劳撞杵,可以稳蒙衾。
霜籁常教度,晨寒岂虑侵。
山僧真会懒,未免有机心。

【注释】

度:渡过。龙泉关:地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渭水北岸。祗林:佛塔的树林。楗椎:木棒。撞杵:舂米用的木棒,这里指打击木棒发出声音以度曲。蒙衾:用被子蒙头。霜籁:指霜声。山僧:僧人。机心:机巧之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长安途中经过陕西时所作。诗中写自己旅途中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

“楼阁涌祗林,楗椎发大音。”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为下文作铺垫。诗人来到楼阁林立之地,听到有人击木棒发出的响声,于是便问其原因。答者说这是用来度曲的。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即到京城应试,而考试的结果如何尚不可知,因此不免担心自己不能顺利通过考试。所以这里的“大音”并非美妙的音乐,而是诗人内心的忧虑与焦虑。

“不消劳撞杵,可以稳蒙衾。”次句承上启下,承接前句,表明自己并不需要担心考试结果,因为自己能够安然入睡。这两句看似矛盾,其实是诗人内心真实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在赴考之前,虽然对前途充满了担忧,但是当听到有人敲打木棒的声音时仍然能安心地睡觉,说明他对功名利禄看得很开,没有将其看得那么重要。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在官场上的历练让他变得更加豁达,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名缰利锁所束缚。

“霜籁常教度,晨寒岂虑侵。”第三句诗人由前两句联想而来,继续抒发自己的感受。他发现每当清晨的时候,霜气就会飘散开来,发出清脆的声音。这种声音似乎在告诉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挫折,都不用太过担心。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努力,总有一天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山僧真会懒,未免有机心。”最后两句诗人将话题引向了山上的和尚。诗人认为这些山上的和尚非常懂得如何放松自己,不会因为外界的事情而影响自己的情绪。然而他也明白这些和尚并不是真的懒惰,而是在掩饰自己的野心。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过于追求名利的话,反而会失去自己的本性。所以在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进行阐述。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历练让他变得更加豁达、开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