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传三箭定,稍得万几闲。
回跸经临便,逾年想像间。
军声扬雪岭,舆颂溢桃关。
离聚何须论,心同孰往还。
【注释】
- 金川:即今青海一带,当时为吐蕃所占领。
- 恭谒(jù):恭敬地拜见。
- 易州:在今河北易县西南。
- 泰陵:即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钟山之南,也称南京钟山,又称钟山龙蟠。
- 回銮:皇帝回京。
- 行宫:帝王临时居住的地方。
- 三箭定天山:指元军平定西域之战。公元1295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大将伯颜率领精兵,一举攻破盘踞天山南北的蒙古和西土各部,收复天山南北广大地区。
- 万几:万事头绪,指朝廷的许多事务。
- 雪岭:指昆仑山,在今新疆境内。
- 桃关:指太行山的隘口。
- 心同孰往还:意思是大家的心是相同的,何必去谈论离别呢。
【译文】:
去年冬天我驻扎在南苑行宫怀念经略大学士傅恒,现在恭贺皇上孝陵、景陵回京路过南苑时又到了易州敬仰泰陵,在行宫驻跸时看到壁间旧题便随手叠原韵。
早传三箭定天山,稍得万几闲。
回銮经临便,逾年想像间。
军声扬雪岭,舆颂溢桃关。
离聚何须论,心同孰往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公元1295年随忽必烈平定金国之后,奉旨巡视边疆途经易州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自己身处异地的思念之情。
首句“早传三箭定天山”,指的是在元军平定西域之战中,忽必烈派遣大将伯颜率领精兵,一举攻破盘踞天山南北的蒙古和西土各部,收复天山南北广大地区。这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元军的钦佩之情,也反映了自己对国家统一的喜悦之情。
接下来两句“稍得万几闲”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能够暂时脱离繁忙政务,得以放松的心情。这一句既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形势的观察,也表达了自己对个人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待。
第三句“回銮经临便”,则是描述了皇帝回京的情景。这句话既反映了作者对于皇帝的尊敬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政治形势的关注。
然后是第四句“逾年想像间”,这里的“逾年”指的是过了一年的意思,而“想像间”则是指想象之中的意思。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也反映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
接下来的五、六句“军声扬雪岭,舆颂溢桃关”,则是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壮烈场面和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
最后两句“离聚何须论,心同孰往还”,则是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之间相聚和离别的看法。这句话既体现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之情,也反映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和理解。